原文链接:[海外建筑生活] MIT建筑系
发表于:寄托天下 2009-1-18
作者:dadazhe
前些日子和版大聊天,他让我写点关于mit的情况. 趁着寒假的尾巴,随便介绍点.
mit的建筑系分为marchI marchII 和Smarch, 分别是三年半,两年半和两年.
前两这都是naab认证的,也就是说毕业以后可以考注册建筑师. smarch比较特殊,分为五个方向,你必须选择一个,分别是 urbanism, computation, theory&history, building technology, visual arts.
规模比哈佛,耶鲁都要小很多,一个年纪一般25个人左右. mit建筑系的华人极少极少.像marchI, marchII几乎没有华人的,因为国人很少转专业申请, smarch每年会有一个中国学生(当然我相信还是有些人拿到了offer选择了其他学校).
总体来说,smarch很自由,随便怎么选课,March I 和March II 就很惨了. 我在的是marchI,(我没有建筑背景)一天平均大概就是睡眠3-4个小时,这个平均时间是因为有了周末每天可以睡五到六个小时拉上来的.其实平时睡的更少,不睡就不说了,睡的话经常是凌晨五点或者六点回去,随后还要赶回来上九点的课.
很疯狂.已经有一个同学退学了. 老师很负责, 每周花在你的身上的时间非常非常非常多. 这点很好.
我和smarch的同学交流下来,还是觉得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选择marchI 或者marchII比较好. 因为smarch其实被没有进入一个教学计划中去,虽然说是自由了,但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被忽视了.当然,看你看重的是什么,比如你是smarch的也有更多的机会去选media lab的课----因为相对而言空很多咯.
张永和现在的改革已经受到了系里的广泛好评,改革我这年是第二年.班里会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是在gsd和mit之间选择来的这里.(不过当时gsd没有给我这个选择的权利),这点可以看出,mit和gsd在价值观上应该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别导致了这样的选择,或许奖学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觉得美国的整体教育严重脱离了现实,所以他的教学方针会更务实,更脚踏实地些. 他大批的挖墙角(对不起了,其他兄弟学校),招纳中青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设计师. 不过,当然,因为到后面有很多studio可以选,你想走非线性,狂野路线也当然是ok的. 我只是说,在这点上,mit和现在美国的主流建筑系还是蛮不同的.
教学上,所有的课都是以studio为中心,因为班级小,所以不同的课程的老师之间开始建立了一个紧密的联系. 比如理论课,会牵涉到现在studio的project的东西,design skills也会做关于studio的东西,甚至包括drawing的课. 随后评图的时候也会请到其他课的老师一起来拼图,当然也包括building tech的老师.
换句话说,每门课不再是孤立的了,而是整合在一起了.
其次,我想说的是氛围,我觉得这应该是mit学生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互相帮助的气氛很好. 比如在deadline之前,大家已经通宵了一两天了,在最后一个晚上,我还有很多东西没完成,一个美国同学完成自己的东西后会再熬一个通宵来帮我做模型. 比如,老师在评我图的时候,会给出很多意见,我英语差,每次,同学都会帮我做笔记怕我听不懂. 这样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到期末复习的时候,理论课由于英语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头疼,他们复习的时候就会叫上我,这样可以带一带. 不多举了.
另外关于钱的事情,据我所知,来的所有人除了有一个以外,都是拿到免学费一半以上的,并且没拿到的人第二年也有很大机会拿到. 随后学校的奖学金是保证整个学习时间的,而不是单单第一年. 海外的studio当然也很多,假期也都有很多海外workshop,费用都是包来回机票和住宿.
不过,有点很重要,这里真的很变态,学习.来的话想清楚,个人生活肯定是没有的. 我们反正也有两个同学想转学了. 不过听说第二年睡眠时间可以上升到平均五到六个小时.
发表于:寄托天下 2009-1-18
作者:dadazhe
前些日子和版大聊天,他让我写点关于mit的情况. 趁着寒假的尾巴,随便介绍点.
mit的建筑系分为marchI marchII 和Smarch, 分别是三年半,两年半和两年.
前两这都是naab认证的,也就是说毕业以后可以考注册建筑师. smarch比较特殊,分为五个方向,你必须选择一个,分别是 urbanism, computation, theory&history, building technology, visual arts.
规模比哈佛,耶鲁都要小很多,一个年纪一般25个人左右. mit建筑系的华人极少极少.像marchI, marchII几乎没有华人的,因为国人很少转专业申请, smarch每年会有一个中国学生(当然我相信还是有些人拿到了offer选择了其他学校).
总体来说,smarch很自由,随便怎么选课,March I 和March II 就很惨了. 我在的是marchI,(我没有建筑背景)一天平均大概就是睡眠3-4个小时,这个平均时间是因为有了周末每天可以睡五到六个小时拉上来的.其实平时睡的更少,不睡就不说了,睡的话经常是凌晨五点或者六点回去,随后还要赶回来上九点的课.
很疯狂.已经有一个同学退学了. 老师很负责, 每周花在你的身上的时间非常非常非常多. 这点很好.
我和smarch的同学交流下来,还是觉得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选择marchI 或者marchII比较好. 因为smarch其实被没有进入一个教学计划中去,虽然说是自由了,但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被忽视了.当然,看你看重的是什么,比如你是smarch的也有更多的机会去选media lab的课----因为相对而言空很多咯.
张永和现在的改革已经受到了系里的广泛好评,改革我这年是第二年.班里会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是在gsd和mit之间选择来的这里.(不过当时gsd没有给我这个选择的权利),这点可以看出,mit和gsd在价值观上应该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别导致了这样的选择,或许奖学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觉得美国的整体教育严重脱离了现实,所以他的教学方针会更务实,更脚踏实地些. 他大批的挖墙角(对不起了,其他兄弟学校),招纳中青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设计师. 不过,当然,因为到后面有很多studio可以选,你想走非线性,狂野路线也当然是ok的. 我只是说,在这点上,mit和现在美国的主流建筑系还是蛮不同的.
教学上,所有的课都是以studio为中心,因为班级小,所以不同的课程的老师之间开始建立了一个紧密的联系. 比如理论课,会牵涉到现在studio的project的东西,design skills也会做关于studio的东西,甚至包括drawing的课. 随后评图的时候也会请到其他课的老师一起来拼图,当然也包括building tech的老师.
换句话说,每门课不再是孤立的了,而是整合在一起了.
其次,我想说的是氛围,我觉得这应该是mit学生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互相帮助的气氛很好. 比如在deadline之前,大家已经通宵了一两天了,在最后一个晚上,我还有很多东西没完成,一个美国同学完成自己的东西后会再熬一个通宵来帮我做模型. 比如,老师在评我图的时候,会给出很多意见,我英语差,每次,同学都会帮我做笔记怕我听不懂. 这样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到期末复习的时候,理论课由于英语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头疼,他们复习的时候就会叫上我,这样可以带一带. 不多举了.
另外关于钱的事情,据我所知,来的所有人除了有一个以外,都是拿到免学费一半以上的,并且没拿到的人第二年也有很大机会拿到. 随后学校的奖学金是保证整个学习时间的,而不是单单第一年. 海外的studio当然也很多,假期也都有很多海外workshop,费用都是包来回机票和住宿.
不过,有点很重要,这里真的很变态,学习.来的话想清楚,个人生活肯定是没有的. 我们反正也有两个同学想转学了. 不过听说第二年睡眠时间可以上升到平均五到六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