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它书也值得读读
- 已出版《食用油营销第1书》《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鲁花:一粒花生撬动的粮油帝国》《手机战争》等财经书籍。
第一章 从晶体管到芯片
肖克利要创业的消息,就像17世纪的牛顿宣布要建立工场一样引起了轰动。那时候,美国还在草创时期的半导体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精英都慕肖克利之名前往美国西海岸,不远千里地聚集在肖克利旗下。可以这么说,肖克利给硅谷带来了最初的火种。
——我也認可這個說法,不是斯坦福或其他校園,純粹是人才的原因芯片发明后的六年间,政府对芯片项目的资助高达3200万美元,其中70%来自空军。同期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研发经费有约85%的比例来自政府,政府的支持成就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华盛顿通过支付技术研发费用和保证最终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原子弹最终制造成功的间隔缩短至六年,晶体管缩短至五年,集成电路缩短至三年。”不过,这些半导体企业实力壮大以后,往往不愿再参与美国政府出资的研发项目,因为那意味着专利权归政府所有,而且还得受保密条款的约束。
——這纔是更合理的產業支持政策诺伊斯采用激进的价格政策,将主要芯片产品的价格一举降到1美元,不仅是市场上的主流芯片价格的零头,还低于当时芯片的成本。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亏本倾销,而是第一个以反摩尔定律为定价依据的案例。反摩尔定律认为,同样的芯片在18个月后价格就会跌一半,所以按照几年后的价格为当前的芯片定价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市场被迅速打开,芯片很快在民用市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仙童的营收和利润都迅速上升,还带动了其母公司的股价上涨。摩尔后来评论:“诺伊斯以低价刺激需求,继而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的策略,对于芯片产业的发展而言,其重要性堪比芯片的发明。”
——看到這裏的時候,真是非常震撼,好厲害的定價策略东通工用磷渗透法研发出了高频的晶体管,于1957年做出世界上第一款袖珍收音机,并在这款产品上启用了索尼商标。盛田昭夫到美国去推销袖珍收音机的时候,德州仪器刚刚轻率地放弃了这个市场。美国人对盛田昭夫说:你们为什么要制造这种小收音机?美国人都想要大收音机。盛田昭夫回答:单单纽约就有20多家广播公司,同时就有20多套节目在播放,每人使用一台小收音机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岂不更好?索尼用“一人一台”的宣传成功打破了美国人全家共用一台大型收音机的观念,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收音机品牌。
——這也是很厲害的消費者洞察日本为了保护自己稚嫩的电子工业,坚决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依据通产省颁布的《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只有极少数的高端电子器件才允许进口。日本采用提高进口关税、发放进口许可证等方式限制价格在200日元以下的中低端芯片进口。此外,日本还限制外资比例,引导日本企业发展半导体产业。德州仪器为打开日本半导体市场,不得不以技术来换市场,和索尼合作成立双方各占一半股份的合资公司。合资协议规定:在三年内,德州仪器必须向日本公开相关技术专利,并且合资公司的产品在日本市场占有率不得超过10%;三年后,合资公司才可转为独资企业。通过严苛的限制,日本不仅让美国企业交出了核心专利技术,还将本国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还大量出口半导体产品到对日本高度开放的美国市场。
——看到這裏,也理解了之前汽油車等合資的邏輯
第二章
萨支唐1949年从福州英华中学毕业,然后赴美深造。从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毕业后,他加入肖克利的公司。萨支唐出身于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萨氏家族,萨氏一门中最有名的是曾经担任过民国代理总理的萨镇冰。萨镇冰有个堂侄孙叫萨本栋,萨本栋是厦门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萨支唐即是萨本栋的儿子,如今是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教授。萨本栋和萨支唐父子两代都是院士。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他會不會在大陸造出芯片?(個人傾向是:也造不出)基尔比制作的第一块芯片上仅有20个左右的电子器件。到1965年,也就是芯片问世的第七年,摩尔观察到了一个现象:晶体管的尺寸在不断地缩小,这使得一个同样大小的芯片可以封装更多的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密度,每隔一年就能翻上一倍。晶体管随着尺寸缩小,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改善了,单位成本和开关功率消耗下降,速度提高。这意味着芯片的性能也成倍地增长。摩尔预言:“集成电路将带来诸多奇迹——家庭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汽车以及个人便携式通信设备。”摩尔将他的观点写成一篇以《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组件》为题的文章,发表在《电子学》杂志上。后来人们把他的这一观点称为摩尔定律。需要说明的是,其实仅有存储器和处理器芯片是严格遵循摩尔定律发展的,其他芯片如模拟芯片的发展速度明显不可能遵循摩尔定律的要求。
——visionSystem-360每台售价250万~300万美元,问世不到三年就已售出8000多台,使IBM年营收突破40亿美元,纯利润高达10亿美元。年纯利1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美国建成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花费也不过4.5亿美元。IBM迅速占领了大型计算机大部分的美欧市场和接近一半的日本市场。1967年,IBM市值高达1923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GDP的四分之一。按照通货膨胀率计算,其市值相当于今天的1.3万亿美元。
——原來現在韓國三星的樣子,就是之前的美國IBM直到德州仪器推出8位的微处理器,还抢先注册了专利,情况才有了戏剧性的转变。格鲁夫的竞争欲望燃烧了起来,他对4004的态度从反对转变成大力支持。英特尔给4004打了个以“集成电子——芯片上的微型可编程计算机的新纪元”为题的广告。意外的是,有5000多人立刻写信与英特尔联系,希望获得更多有关4004的信息,其中包括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在4004诞生之前,芯片的功能是事先定义好了的。如果想要改变功能,就必须改变硬件。而现在,只要改变4002中保存的用户指令,就可以让4004实现不同的功能,独立的软件行业因此诞生。
——从此不用再以硬件变更来驱动产品设计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美国出现了电脑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购买散件、在家里的车库内组装电脑的热潮。爱德华·罗伯茨率先使用8080做出了一台家用电脑,美国的大众电子杂志将其命名为“牛郎星”(Altair),并刊登了以397美元的低廉价格销售的广告。这则广告吸引了大批计算机爱好者的关注,其中包括斯蒂芬·沃兹和乔布斯。
——有趣,4004吸引了盖茨,8080构建的家用电脑吸引了乔布斯,是否可以说盖茨更有敏锐的嗅觉?沃兹和乔布斯决定自己也来组装一台电脑。那时英特尔的8080和摩托罗拉的6800零售价为两三百美元,莫斯泰克的微处理器MOS 6502仅售20美元,沃兹因此选用了MOS 6502作为中央处理器(CPU),动手组装出了一台电脑。在乔布斯的鼓动下,这台电脑于1976年4月1日推向市场,并被冠以“苹果”商标。与“牛郎星”不同的是,苹果一号是第一台在出厂前就组装好的家用电脑。苹果二号仍然采用莫斯泰克的微处理器和内存,并配备了彩色显示器和外部磁盘存储器,还为普通商业用户提供了办公用的电子制表软件。人们很快发现,这台看似沉闷的机器原来可以用来打游戏。一夜之间,有娱乐用途的家用电脑就流行开来了。
——娱乐与色情驱动技术苹果没有采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却与英特尔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隐秘关系。英特尔原营销经理迈克·马库拉将用英特尔股票换来的100万美元中的四分之一投给苹果公司,并成为其第三位创始人,他还充当乔布斯的导师,指引苹果公司走上正轨。将苹果公司推荐给马库拉的雷吉斯·麦肯纳在将来也长期为苹果提供一流的营销与公关服务,苹果的“麦金塔(Mac)1984”等许多经典广告都出自他的手笔。诺伊斯的第二任妻子原本是英特尔的人事部主管,后来跳槽去苹果成为其第一任人事总监。乔布斯通过这些关系结识了诺伊斯并成为他的“儿子”。特别是乔布斯在被逐出苹果公司后的那段最灰暗的日子,乔布斯从诺伊斯这里得到了大量的指点和慰藉。年轻的乔布斯行事无忌,他经常在半夜给诺伊斯打电话。诺伊斯曾开玩笑地对妻子说:“如果他再这么晚给我打电话,我会杀了他。”然后继续接乔布斯的下一个深夜来电。英特尔CPU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强势地位不能不让乔布斯艳羡,他深知没有自己的CPU是苹果电脑最大的软肋,这为苹果日后进军手机处理器埋下了种子。英特尔给予乔布斯最大的影响还是它的企业文化。苹果公司自认为它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技术公司,苹果的员工都是高科技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才,这样的公司不只是在追求商业目标,而是承担了一种要去改变世界的道义责任。苹果公司这种自命不凡的精神正是从英特尔传承而来的。英特尔是乔布斯终生效仿的对象。
——原来还有这个渊源当然,对于英特尔,IBM也留了一手。为了防止英特尔一家独大,IBM要求英特尔必须将其CPU的设计对外授权,英特尔不得不同意这一霸王条款。把CPU技术授权给谁呢?诺伊斯一拍脑袋:当然是超威(AMD)呀。超威是他在仙童时的老同事杰里·桑德斯创办的。“桑德斯把诺伊斯视为英明智慧、通情达理的父亲,是他这个在芝加哥街头混大的顽童从未拥有过的慈父。”桑德斯和乔布斯一样都不是亲生父母养大的。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诺伊斯本人在这家小公司里也投了一些钱。
——原来这就是以往认知里AMD最开始技术来自于Intel的说明,“投了一些钱”可还行桑德斯去筹集资金,才发现他的泼辣劲和销售声望毫无用处。桑德斯游说投资者的征途,第一站就是洛克。洛克经常把诺斯伊视为不需商业计划书就能拿到资金的投资案例,“正式文件?其实一点也没用。光凭诺伊斯的声誉和人品就足够了。”桑德斯为这位财神爷准备了70页厚的计划书,而且他去找洛克筹钱的时间只比诺伊斯晚了一年,洛克却说:“太迟了。”桑德斯还苦苦劝说。洛克就说,在他过去进行的所有投资中,那几个赔钱的项目都是由推销人员经营的。
——销售被黑的好惨洛克的意见其实也没有错,由推销人员经营的超威由于缺乏技术实力,只能靠山寨和低价产品混生活,日子过得着实艰难。如果不是意外获得英特尔的技术授权,超威这家公司很可能早就没有了。超威与英特尔签订了五年合作协议,获得允许可以使用X86架构来生产微处理器。超威采用的是跟随策略,不断推出与英特尔的处理器可兼容却更便宜的替代品。超威咸鱼翻身,还跃上了IPO的龙门。几年后,当超威的股票在纽约上市时,公司年收已逾4亿美元。诺伊斯很高兴,他在超威的投资获得了20倍的回报。
——這裏需要關注的是,後來的AMD如何在技術上獲取了實力?1978年,苹果二号卖了2万台,苹果公司迅速成为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美元的明星企业。这一年,家用电脑的总销量达到了20万台,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家用电脑市场的兴起吸引了蓝色巨人IBM的关注。要做出家用电脑的CPU,对IBM来说并非难事,但也不可能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就做好。为了迅速开发出能在市场普及的家用电脑,IBM决定实行“开放”政策,借助其他企业的现成软硬件集成。
——原來1978蘋果就佔有10%的PC份額;然後IBM選中了IntelIBM的订单使英特尔微处理器的销量陡然上升。不过,电脑市场的主流还是商用计算机。诺伊斯认为:“CPU是一个有趣的想法,英特尔有能力做,但是脑子坏了才会真的去干。卖CPU的话,每台(个人)电脑只能卖一块,我们现在做内存,每台(商用)电脑能卖几百块芯片。”而且,IBM是英特尔最大的客户,英特尔担心做微处理器会让IBM不高兴,以为英特尔要抢它的饭碗,影响它以后卖内存给IBM。法金对英特尔的目光短浅气愤不已,带着岛正利离职,创办智陆(Zilog)公司,专推廉价的微处理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要卖几百美元,智陆的只卖几十美元。
——爲何現在的諾伊斯,失去了vision?1972年,IBM“未来系统计划”的部分内容曝光,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IBM计划投入巨资,在1980年前开发出1M容量的内存,应用到下一代电脑上。当时,美国最先进的内存不过4K大小,如此野心勃勃的计划让尚停留在1K内存技术层次的日本企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更加现实的压力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石油价格翻了4倍,这对石油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产生了严重的打击,持续了多年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出现了急刹车。1974年,日本在美国要求开放市场的政治压力下,被迫放宽计算机和电子器件进口限制,IBM随后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横扫日本计算机市场。
——反觀中國,在其他工業領域,可能也會出現被橫掃的情況于是,1976年,日本启动了“下世代电子计算机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研究开发计划,要在半导体技术上超越美国。计划的核心是先进制程内存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的研发。VLSI计划由通产省牵头,喊来了日电、日立、东芝、富士通和三菱五大做芯片和电脑的企业商量。这五大企业不简单,它们都是日本“电力家族”或“电电家族”的成员。日本的电力由东京电力等10家电力公司分区域独家垄断经营,向这些电力公司供应电力设备的特定企业被称作电力家族的企业。日本的通信服务则是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简称日本电电)垄断经营,日本电电也只向电(报)电(话)家族的特定企业采购通信设备。日本政府通过对电力市场和通信市场的垄断来调控宏观经济。比如,提高通信和电力的收费标准,用这些钱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拉动GDP增长,增加就业率。话费和电费不是税,却比征税好使得多。电力家族企业与电电家族企业有不少是重合的,它们都是大而全的巨无霸公司,业务范围都非常广泛。
——延伸到中國政府,通過國企調節價格,於共產黨來說也是一個好用得多的調控手段这时候,关键人物垂井康夫站了出来。垂井康夫年仅22岁就从早稻田大学第一理工学院电气工学专业毕业,29岁就申请了晶体管相关的专利,在半导体产业有着20多年的资历,是日本半导体研究的开山鼻祖,被任命为VLSI计划联合研究所的所长。垂井康夫在日本半导体业界颇具声望,他做领导让各个成员都信服。垂井康夫指出,半导体基础技术投入大、见效慢,大家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改变日本半导体基础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基础技术开发完成后各企业再各自进行产品开发,这样才能解决各个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孤军作战的问题。由于垂井康夫对各企业都十分了解,他亲自点名要求各企业派遣被他看中的一流人才,谁也别想出工不出力。
——中國也需要1個懂芯片的領軍人物出來当时,美国内存相对日本内存还有先进制程上的技术优势,很快,芯片制程也被日本赶了上来。前往日本参观的美国人惊恐地看到,日本公司采用“三箭齐发”的研发节奏,在一幢楼内,第一层的技术人员在研发当前市场主流的16K内存,第二层的技术人员则在开发下一代的64K,而第三层的技术人员则在储备再下一代的256K的技术。日本的内存技术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多是初创公司,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则多是电子巨头下属的一个部门,双方实力不可相比。半导体原本是美国的强势产业,然而,日本半导体对美国出口额从1979年的4400万美元暴增至1984年的23亿美元,同期美国对日本的半导体出口仅仅增长了2倍。到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值已大幅超越美国,并且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了一半。1990年,全球前10大半导体企业中,有6家来自日本,日电、东芝和日立占据了前3(IC Insights数据)。一向阳光明媚的硅谷,此时被笼罩在大片的乌云之下。
——5年時間,50倍的出口增長,也難怪中國的半導體進口額會超過石油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