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增进理解力我们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一—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一一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
──即:直接被灌输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 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素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只有-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在学校的学生通常会跟着老师或指导者阅读比较困难的书籍。但对我们这些已经不在学校的人来说,当我们试着要读一本既非主修也非选修的书籍时,也就是我们的成人教育要完全依赖书籍本身的时候, 我们就不能再有老师的帮助了。因此,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 我们就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事实上,这就是本书最主要的目的。
──让书本来指导我们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本章所谈的重点在阅读的层次问题。想要增进阅读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阅读层次的不同。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剩.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阻嚼与消化一本书。
四个层次
-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 (elementary reading)。
-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 (inspectional reading)
-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 (syntopical 20 reading)。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在美国,批判学校是一种传统。许多世纪以来,父母、自命专家的人与教育者都在攻击与控诉教育系统。在对学校所有的批评中,阅读教育受到最严厉的批评。现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已经有长长的世系背景,而每次革新,都会带来一堆怀疑论者,与一些很难说服的观察者。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批评,才让美国人更多在关注教育,而不像中国,家长基本都相信统一的教科书直到今天, 大多数高等教育的指导者不是仍然不知道要如何指导学生超越基础阅读的层次,就是缺乏设备与人才来做这样的事。
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做,也该培养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这就是在所有阅读中,主题阅读能让你做到的事〉。然而,通常大学生要在毕业以后,再读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并且还不见得一定达到。
──羞愧,貌似我也属于被吐槽的那种我们的历史一直强调,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一或说得正确一点,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我们还没有办法提供这种机会之前, 不表示我们就有理由要放弃尝试。
我们一定要比一个人人识字的国家更进一步。我们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有2种: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2)粗浅的阅读
略读习惯的建议:(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期翻西期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
什么叫对的方向?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却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 ,到尾先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素。
臂如,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是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要一幕一幕地念、一个生字接一个生字地查、一个学者注脚接一个注脚地读«裘利斯.凯撒》(Julius Caesar)、《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或《哈姆雷特》(Hamlet),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结果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等他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豉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
拿一本经济学的基础书来说吧,醫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 的经典作品《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我们会选这一本做例子,因为这不光只是一本教科书,或是为经济学家写的书,这也是一本为一般读者所写的书),如果你坚持要了解每一页的意义,才肯再往下读,那你一定读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就会错过斯密说得那么清楚的一些大原则:关于成本中包含的薪水、租金、利润与利息种种因素,市场在定价中的角色,垄断专卖的害处,自由贸易的理由等等。这样你在任何层次的阅读都不可能很好。
这么说来,速读的问题就出在理解力上。事实上,这里所谓的理解力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也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大多数的速读课程都没有包括这方面的指导。因此,有一点值得在这里强调的是,本书之所以想要改进的、正是这一种阅读的理解力。没有经过分析阅读,你就没法理解-•本书。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分析阅读,是想要理解(或了解)一本书的基本要件。
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第4 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作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一-…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 -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入第二个阶段。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对作者的敬意结构笔记 (structural note-making);概念笔记 ( conceptual note-making);辦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
我们希望在这几页中所说的话能给你一些鼓励。要学习做一个很好的阅读者并不容易。而且不单单只是阅读,还是分析式的阅读。那是非常复杂的阅读技巧—一比滑雪复杂多了。那更是一种心智的活动。一个初学滑雪的人必须先考虑到身体的动作,之后他才能放下这些注意力,做出自然的动作。相对来说,考虑到身体的动作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考虑到心智上的活动却因难许多,尤其是在刚开始做分析阅读时更是如此,因为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想法。大多数人都不习惯这样的阅读。虽然如此,但仍然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一旦学会了,你的阅读技巧就会越来越好。
──学习阅读,就跟学习滑雪一样,需要掌握技巧、连贯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房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可以这么说: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之前我们已经建议过,一开始时,你要先检视这本书—用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你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素引。如果这本书有书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传文案。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传递讯号,让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如果你不肯停、看、听,那也不是他的错。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历史的本质就是口述的故事,历史是某个特殊事件的知识,不只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历经时代的不同有一连串的演变。历史家在描述历史时,通常会带有个人色彩-——个人的评论、观察或意见。
──即:历史包含着描述者的思考历史就是纪事(Chronotopic)。在希腊文中,chronos 的意思是时间,topos的意思是地点。历史就是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纪事"这两个字就是要提醒你这一点。
简单来说,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任何一个老师都知道这一点。因为课程与教法的不同,哲学老师会觉得以前没有被其他哲学老师教过的学生比较好教,而科学老师却会希望学生已经被其他科学老师有所训练过。诸如此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 (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類床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容智的架构。虽然他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要复杂一些, 但他们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得更完善,也更统一。
另…本实用的作品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开始,作者就写了一篇“本书计划”的声明来帮助读者。但这篇文章有好几页长。整体来说可以缩简为以下的篇幅:
- 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地有效运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况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真的好精炼
- 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地有效运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况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其次,是要小心,不要把我们提供给你的那些书的重点摘要,当作是它们绝对又惟一的说明。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当然,某些诠释因为够精简、准确、容易理解, 就是比另一些诠释好。不过,也有些南辕北辙的诠释,不是高明得不相上下,就是烂得不相上下。
乍看之下,我们前面讨论的两个阅读规则,看起来就跟写作规则一样。的确没错。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 如果作者跟老师无法将自己要传达的东西整理出架构,不能整合出要讲的各个部分的顺序,他们就无法指导读者和学生去找出他们要讲的重点,也没法发现全书的整体架构。
这第四个规则可以说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四个阅读规则。第一个规则,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
你会懂,是因为你也活在今天。但是阅读一些过去人所写的书,要找出作者在当时时空背景下照大多数人习惯而使用的那些字眼的意思,就可能闲难许多了。加上有些作者会故意用古字,或是陈旧的含义,就更增加了复杂度。
──了解作者当时的年代背景、语义背景因此,从--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
另外一个线索是,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当你发现-位作者告诉你菜个特定的字曾经被其他人如何使用,而他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用法时,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字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如果因为练习分析阅读而引发你的兴趣,你可以利用这种阅读多读一点和这些主题相关的书。在阅读这些书时,你会获得更多的好处, 因为你是在阅读的经验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而去找这些书的。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并不是一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在谈论主旨。
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表达这种声明的句子是叙述句(declara- 118 tive),而提出问题的句子是疑问句(interrogative)。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句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主旨,不管是有歧义的句子或复合句都可以,而且同一个主旨也能用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句子来说明。
但他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因此,要掌握住重点,就要从文章中看出浮现出来的重要句子。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感,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他们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却不会为了感到困扰的句子而暂停。事实上,在阅读非当代作品时,这是最大的障碍。一本古代的作品包含的内容有时很令人感到新奇,因为它们与我们熟知的生活不同。但是当你想要在阅读中获得理解时,你要追寻的就不是那种新奇的感觉了。
──为兴趣、为困扰,都值得暂停“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理想上,你应该能用完全不同的用语说出同样的意义。
──费曼学习法,异曲同工这些读者从来就没法超越文字本身。他们只能记忆与背诵所读的东西而已。
一些演说家或宣传家最常做的诡计就是留下一些末说的话,这些话与他们的论述极为有关,但如果说得一清二楚,可能就会受到挑战。
──宣传家,或说喉舌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没有自我期许的读者没法达到这个要求,也不可能作到分析或诠释一本书。他不但没花心力去理解一本书,甚至根本将书搁在一边,忘个一干二净。这比不会變赏一本书还糟,因为他对这本书根本无可奉告。
塞万提斯说:“没有一本书会坏到找不到一点好处的。”或许他是对的,或许也是错的。更确定的说法该是: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的确,如果一本书会启发读者,就表示作者高于读者,除非读者完全了解这本书,否则是不该批评的。但是等他们能这么做时,表示他们已经自我提升到与作者同样的水平了。现在他们拥有新的地位,可以运用他们的特权。如果他们现在不运用自己批评的才能,对作者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事。作者已经完成他的工.作---让读者与他齐头并进。这时候读者就应该表现得像是他的同辈,可以与他对话或回话。
相反的,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你大概已经知道第九个阅读规则是什么了。前面已经讲过很多遍了。除非你听清楚了,也确定自己了解了,否则就不要回话。
以下就是我们再详细说明的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113 不同意”,或“我西缀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你惟一能做的是有礼貌地请他们重述你的论点,再说明他们对你的非难之处。如果他们做不到,或是不能用他们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
学生经常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却毫不迟疑地批评起作者来。他们不但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表示反对意见, 更糟的是,就算他们同意作者的观,点,也无法用自己的话说出个道理来。
当然,说出“我不懂”也是个很重要的评断,但这只能在你尽过最大努力之后,因为书而不是你自己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
还有时候,—本书跟作者其他的书有关,必须看了那本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中,你要更小心说出“我懂了”这句话,也要更慢慢地举起你评论的长矛。
对于这种自以为是的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多文学评论家任意赞成或反对亚里土多德的«诗学》,却并不了解他在分析诗的主要论点,其实立足于他其他有关心理学、逻辑与形上学的一些著作之上。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赞成或反对的是什么。
全部写出来。而那些评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却根本没看过他《实践理性批判»的人;批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却没看过他«道德情操论》(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的人;或是谈论«共产党宣言》,却没有看过马克思《资本论》的人,他们都是在赞成或反对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
这是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给了我们一个大多数人忽略的忠告。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辦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
以下是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摘要说明这一章所讨论的三个规则
-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一个读者所能说的第一件事是他读懂了,或是他没读懂。事实上, 他必须先说自己懂了,这样才能说更多的话。如果他没懂,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回头重新研究这本书。
在读者说书:“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 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1)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2) 你的知识有销误(misinformed)。(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通常,在科学与历史中,前人缺乏的知识都是由后来的人发掘出来的。但在哲学领城中,状况却可能相反。似乎时间越久远,知识只有衰退,而毫无增进。
因为真正的好书,很少在推论上出现明显的错误。就算真的发生了,通常也是精巧地隐藏起来,只有极有洞察力的读者才能发掘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告诉你一个出现在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中的谬论。马基雅维里说:
所有的政府,不论新或旧,主要的维持基础在法律。如果这个政府没有很好的武装力量,就不会有良好的法律。也就是说,只要政府有很好的武装力量,就会有好的法律。如果你不能用相关证据显示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你就不能反对他。你不能像很多学生或其他人说的:“你的前提都没有错,推论也没问题,但我就是不同意你的结论。”这时候你惟一能说的可能只是你“不喜欢“这个结论。你并不是在反对。你只在表达你的情绪或偏见。如果你已经被说服了,就该承认。(如果你无法提出证据来支持前三项批评点,但仍然觉得没有被作者说服,可能在一开始时你就不该说你已经读懂了这本书。)
让我们作一个简要的说明。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有关政府形态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因为他受时代的限制,以及他错误地接受奴隶制度,亚里士多德没有想到,或说构想到,真正的民主架构在人民的普选权。他也没法想像到代议政治与现代的联邦体制。如果有的话,他的分析应该延伸到这些政治现实才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 也是叙述不完整。因为欧几里得没想到平行线之间其他的公理。现代几何学提出了其他的假设,补足了这个缺陷。杜威的《如何思考》 (How We Think),关于思考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因为他没有提到在阅读时产生的思考,在老师指导之下的思考,以及在研究发现时所产生的思考。对相信人类永生的基督徒而言,埃比克泰德(Epictetus)或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有关人类幸福的论述也是不完整的。
但是唯有比较每位作者在分析论点时的完整性,才是真正有深度的比较。比较每本书里有效而且突出的论点有多少,就可以当作评断其完整性的参考了。
诠释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批评-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检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完成了分析阅读的举证与讨论。我们现在要把所有的規则按适当的次序,用合宜的标题写出来: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筒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哲缓评论。)
(10)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推想这样的危机:如果任何有关真实的作品不再是关心的焦点时,那么愿意写作、出版、阅读这样的书的人就更少了。
在许多例子中,他们所阅读的书比我们在大学念的书还要少,但是他们读得很精。因为他们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他们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敌。他们有权被称作权威人士。在这种状况下,很自然地,一个好学生通常会变成老师,而一位好的读者也会变成作者。
我们并不是企图要指引你开始写作,而是要提醒你,运用本书所提供的规则,仔细地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当然,许多书都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要浏览一下就行了。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同样地,一本书困扰住你时,我们也不会建议你去阅读评论这本书的文章。整体来说,在你找寻外力帮助之前,最好能自己一个人阅读。如果你经常这么做,最后你会发现越来越不需要外界的助力了。
根据一般的阅读常识来说,你依照内在阅读的规则尽力将一本书读完之后,却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全部都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的帮助了。
在你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掌握一本书时,不妨这样测验一下你自己。以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 中讨论的道德为例,他一再强调,道德意味着过与不及之间的状态。他举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你能同样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如果可以,你就大致了解了他的重点。否则你该重新回到原点,再读一次他的论点。
我们的建议尤其适用于所谓巨著。一般人总是抱着热忱想要阅读巨著,但是当他绝望地感觉到自己无法理解这本书时,热忱很快便消退了。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好好地阅读 -本书。但还不只如此,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读懂自己所挑选的第一本书,用不着再读其他相关的著作。他们可能想要阅读联邦公报,却没有事前先看过联邦条例和美国宪法。或是他们读了这些书,却没有看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外在辅助阅读的基本常识与规则。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本伟大的著作总会有很长的对话部分。伟大的作者也是伟大的读者,想要了解他们,不妨读一读他们在读的书。身为读者,他们也是在与作者对话,就像我们在跟我们所阅读的书进行对话一样。只不过我们可能没写过其他的书。
想要加入这样的谈话,我们一定要读与巨著相关的著作,而且要依照写作前后的年表来阅读。有关这些书的对话是有时问顺序的。时间顺序是最基本的,千万不要忽略了。阅读的顺序可以是从现代到过去, 也可以从过去到现代。虽然从过去读到现代的作品因为顺其自然而有一定的好处,不过年代的角度也可以倒过来观察。
顺便提醒一下,比起科学与小说类的书,阅读历史与哲学的书时, 比较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阅读哲学书时更重要,因为哲学家互相都是彼此了不起的读者。在小说与戏剧中,这就比较不重要了。果真是好作品,可以单独阅读。
第三种外在的辅助阅读包括导读(commentary)与摘要(abstract)。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运用这些资料时要特别聪明,也就是要尽量少用。
因此,我们要给你一些关于如何使用导读的建议。事实上,这已经很相当于外在阅读的基本规则。内在阅读的规则是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你要先看作者的序与前言。相反地,外在的阅读规则是除非你看完了一本书,否则不要看某个人的导读。
要善用工具书,首先你必须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你的无知就像是被光圈團绕着的黑暗。你一定要能将光线带进黑暗之中才行。
所以,一点也用不着惊讶,世上最早的字典是关于荷马书中专门用语的字典,以帮助罗马人阅读«伊利亚特》及«奥德赛》,及其他同样运用荷马式古典字汇的希腊书籍。同样的,今天我们也需要专门用语字典才能阅读莎士比亚,或是乔叟的书。
纵使所谓鄙村野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慢慢取代拉丁文,成为学习使用的语言,追求学问仍然是少数人的特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字典是只属于少数人的读物,主要用作帮助阅读与写作重要的文学作品。
其他还有一些负面的告诚。如果你想要从字典中找出有关解决共产主义、正义、自由这类问题的结论,绝对是最讨人厌的。字典的编篻者可能是用字的权威专家,却不是最高的智慧根源。
──哈哈哈哈知识的顺序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在过去,所有相关的知识是以七种教育艺术来排列的——文法、修辞、逻辑三学科,与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学科组合而成。
在字母编排的百科全书中,知识之间的关联变得很模糊。而以主题来编排的百科全书,当然就能很清楚看出其间的相关性。但是以主题编排的百科全书也有许多缺点,其中有许多事实是一般人不会经常使用到的。理想上,最好的百科全书应该是又以主题,又按字母来编排的。它呈现的材料以一篇篇文章表现时,是按字母来排列,但其中又包括某个主题的关键与大纲一…基本上就是一个目录。(目录是在编排一本书的文章时用的,与索引不同。索引是用字母排列的。)以我们所知,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这样的百科全书,但值得努力去尝试一下。
因此,一本真正好的百科全书,像大英百科全书的素引,有一部分就可以看出他们整理知识的方法。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我们前面谈过分析阅读的规则,一般来说是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传达知识的书。
关于实用性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如果你不认同仔细、头脑清楚地阅读是件值得做的事情,那么纵使本书的规则真的有效,这本书对你来说还是没什么实用性。
你可以知道为什么实用书的作者多少都是个雄辦家或宜传家。因为你对他作品最终的评断是来自你是否接受他的结论,与他提议的方 198 法。这完全要看作者能不能将你引导到他的结论上。要这么做,他讨论的方法必须要能打动你的心智。他可能必须激起你的情绪反应,左右你的意志。
不想被宣传所困惑,就得了解宜传的内容是什么。难以察觉的隐藏式雄辩是最狡猾的。那会直接打动你的心,而不经过你的头脑,就像是从背后吓你一跳,把你吓得魂不附体一样。这样的宣传手法就像是你吞了一颗药,自己却完全不知道。宣传的影响力是很神秘的,事后你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感觉与恩考。
──警惕CCP一个人如果真正读懂了一本实用的书,他知道这本书的基本共识、 主旨、论述是什么,就能觉察出作者的雄辩。他会觉察到某一段话是 “情绪用字”。他知道自己是被说服的对象,他有办法处理这些诉求的重点。
但是为了要了解与评断一本道德的论述、政治论文或经济论著,你就要了解一点作者的人格、 生活与时代背景。臂如在读亚里七多德的《政治学》之前,就非常需要知道希腊的社会背景是奴隶制的。同样的,在读«君主论》之前,就要知道马基雅维里当时意大利的政治情况,与他跟美第奇家族的关系。因此,在读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时,就要了解他生活在英国的内战时期,社会中充满暴力与混乱,使整个时代都沉浸在悲哀的病态之申。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的概念还不只于此。想像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非教育。以娱乐为主的读物比教育为主的读物容易讨好,但要知道为什么能讨好则比较困难。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一—-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像文学是在闸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
三个否定性指令:
- 不要抗拒想像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 在想像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阅读想像文学的一般规则:
- (1) 你必须将想像文学作品分类。(抒情诗?小说?戏剧?)
- (2)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
- (3)你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换句话说,对于小说,我们不该反对或赞成,而是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在批评论说性作品时,关心的是他们所陈述的事实。在批评唯美文学时,就像字义所形容的,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它的美丽。这样的美兩,与我们深切体会之后的喜悦密切呼应。
让我们在下面重述-下这些规则。在你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一本文学作品之前,首先你要能真正努力过并欣赏作者才行。所谓欣赏,指的是欣赏作者借着你的情绪与想像力,为你创造的一个世界。因此,如果你只是被动地阅读一本小说(事实上,我们强调过,要热情地阅读), 是没法欣赏一本小说的。就像在阅读哲学作品时,被动的阅读也一样无法增进理解力的。要做到能够欣赏,能够理解,在阅读时一定要主动,要把我们前面说过的,所有分析阅读的规则全拿出来用才行。
你完成这样的阅读阶段后,就可以作评论了。你的第一个评论自然是一种你的品味。但是除了说明喜欢或不喜欢之外,还要能说出为什么。当然,你所说的原因,可能真的是在批评书的本身,但乍听之下,却像是在批评你自己——你的偏好与偏见一-而与书无关。因此,要完成批评这件事,你要客观地指出书中某些事件造成你的反感。你不兵要能说明你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还要能表达出这本书中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并说明理由才行。
你越能明白指出诗或小说带给你喜悦的原因,你就越了解这本书的优点是什么。你会慢慢建立起批评的标准,你也会发现许多跟你有同样品味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你的论点。你还可能会发现一件我们相信如此的事:懂得阅读方法的人,文学品味都很高。
──懂得阅读方法的人,文学品味都很高。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在这一章里,我们会特别谈到阅读故事、 戏剧、抒情诗的规则,还会包括阅读史诗及伟大的希腊悲剧时,特殊问题的注意事项。
这四个问题是主动又有要求的读者一定会对一本书提出来的问题,在阅读想像文学作品时也要提出这些问题来。
- 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
- 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 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
- 第四个问题是,这本书与我何关?
比起论说性作品,有时候一个故事更能带动一个观点 —在政治、经济、道德上的观点。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的 1《动物农庄》(Animal Farm)与《一九八四》都强烈地攻击极权主义。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则激烈地讽刺科技进步下的暴政。素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 的«第一國》(The First Circle)告诉我们许多琐碎、残酷又不人道的苏联官僚政治问题,那比上百种有关事实的研究报告还要惊人。那样的作品在人类历史上被查禁过许多次,原因当然很明显。怀特 (E. B. White)曾经说过“暴君并不怕唠叨的作家宣扬自由的思想──他害怕一个醉酒的诗人说了一个笑话,吸引了全民的注意力。”
因此,要将最后一个问题应用在想像文学中,就要特别注意。如果你受到一本书的影响,而走出户外进行任何行动时,要问问你自己,那本书是否包含了激励你的宣言,让你产生行动力?诗人,正确来说,不是要来提出宣言的。不过许多故事与诗确实含有宜言主张,只是被深藏起来而已。注意到他们的想法,跟着作出反应并没有问题。但是要记得,你所留意的与反应出来的是另外一些东西,而不是故事或诗的本身。这是想像文学本身就拥有的自主权。要把这些文学作品读通,你惟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感受与体验。
阅读故事书的第一个建议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
那个悲刷英雄确实学到了为什么,当然过程很困难,而且是在生活都被毁了之后才明白的。我们可以分享他的洞察力,却不需要分享他的痛苦遭遇。
因此,在批评小说时,我们要小心区别这两种作品的差异:一种是满足我们个人特殊潜意识需求的小说——那会让我们说:“我喜欢这本书,最然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另一种则是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需求的小说。用不着说,后者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世代相传,永不止息。只要人活着--天,这样的小说就能满足他,给他一些他需要的东西一对正义的信念与领悟,平息心中的焦虑。我们并不知道,也不能确定真实的世界是很美好的。但是在伟大的作品中,世界多多少少是美好的。只要有可能,我们希望能经常住在那个故事的世界里。
在西方传统作品中,最伟大的荣耀,也最少人阅读的就是史诗了。特别像是荷马的《伊里亚特》与«奥德赛》,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但丁的《神曲》与弥尔顿的《失乐园》。其中的矛盾之处值得我们注意。
从过去二千五百年以来只写成极少数的史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人类最难写的--种作品。这并不是我们不感意尝试,几百首史诗都曾经开始写过,其中像华兹华斯(Wordsworth) 的《序曲》(Prelude)、拜伦(Byron)的《唐璜》(Don Juan),都已经写了大部分,却并没有真正完成。执着于这份工作,而且能完成工作的诗人是值得荣耀的。而更伟大的荣耀是属于写出那五本伟大作品的诗人,但这样的作品并不容易阅读。
我们希望你能痛下决心,开始阅读这五本史诗,你会逐步了解这些作品的。如果你这么做,我们确定你不会失望。你还可能享受到更进一步的满足感。荷马、维吉尔、但丁与弥尔顿-—每一个优秀的诗人都是他们的读者,其他作者也不用说。这五本书再加上《圣经》,是任何一个认真的读书计划所不可或缺的读物。
就像音乐一样必须能倾听,阅读剧本所缺乏的就是身体语言实际的演出。读者必须自己提供那样的演出。
也非常需要自己的想像莎士比亚的许多剧本都需要读者这样主动地阅读。我们的重点是,无论剧作家写得多清楚,一字不误地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还是很值得做这件事。(我们没法抱怨说听不清楚,因为对白全在我们眼前。如果你没有将剧本搬上心灵的舞台演出过,或许你还不能算是读过剧本了。就算你读得再好,也只是读了一部分而已。
另一个例子是萧伯纳,他不但希望自己的剧本能够演出,还希望能让读者阅读。他出版了所有的剧本,甚至有一本《心碎之家》(Heartbreak House)是在演出之前就出版的。在剧本之前,他写了很长的序言,解释剧本的意义,还告诉读者如何去理解这出剧。(在刷本中他还附上详尽的舞台指导技巧。)要阅读萧伯纳式的剧本,却不读萧伯纳所写的前言,就等于是拒绝了作者最重要的帮助,不让他辅助你理解这出戏。同样地,一些现代刷作家也学习萧伯纳的做法,但都比不上他的影响力。
另一点建议可能也有帮助,尤其是在读莎士比亚时更是如此。我们已经提过,在阅读剧本时最好是一气呵成,才能掌握住整体的感觉。 但是,许多剧本都是以韵文写的,自从1600 年以来语言变化之后,韵文的句子读起来就相当晦涩,因此,把剧本大声地读出来倒经常是不错的 226 方法。要慢慢读,就像是听众在听你说话一样,还是带着感情读一也就是说要让那些句子对你别有深意。这个简单的建议会帮助你解决许多问题。只有当这样做之后还有问题,才要找注解来帮助你阅读。
在这些剧本中,对初学者来说,希腊悲剧可能是最难人门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古代,这些悲剧是一次演出三幕的,三幕谈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但是今天除了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底亚》(Oresteia)之外, 其他的都只剩下独幕剧。另一个原因是,几乎很难在心中模拟这些悲剧,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希腊的导演是如何演出这样的戏剧的。还有一个原因,这些悲剧通常来自一些故事,这对当时的观众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事,对我们而言却只是一个剧本。以俄狄浦斯的故事为例,尽管我们非常熟悉那个故事,就像我们熟悉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一样,但是看家福克勒斯如何诠释这个故事是一回事,把《俄狄浦斯王》当作一个主要的故事,然后来想像这个熟悉的故事所提供的背景是什么,又是另一回事。
下面还有两点建议可能对你阅读希腊悲剧有帮助。
- 第一,记住悲剧的精髓在时间,或是说缺乏时间。如果在希腊悲剧中有足够的时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问题是时间永远不够。决定或选择都要在一定的时刻完成,没有时间去思考,衡量轻重。
- 第二,我们确实知道在希腊的戏刷中,所有的悲剧演员都穿一种高出地面几英寸的靴子(他们也戴面具〉。叙述旁白的演员虽然有时会戴面具,但不会穿这种靴子。
我们要说两个观念:第一,抒情诗,任何现代诗,只要你肯拿起来读,你会发现并不像你想的要花那么大的工.夫。其次,那绝对是值得你花时间与精力去做的事。
阅读抒情诗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论你觉得自已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一大南读出来。
我们太相信导论、评论与传记一—但这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只要一个人愿意努力,几乎任何人都能读任何诗。你发现任何有关作者生活与时代的资讯,只要是确实的都有帮助。但是关于-首诗的大最背景资料并不一定保证你能了解这首诗。要了解一首诗,一定要去读它…—一遍又一遍地读。阅读任何伟大的抒情诗是一生的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你得花一生的时间来阅读伟大的抒情诗,而是伟大的抒情诗值得再三玩味。而在放下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对这首诗所有的体会,可能更超过我们的认知。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就跟“诗”一样,含有多重意义。为了要让这一章对你有帮助,我们一定要跟你对这两个字达成共识一一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运用这两个字的。
首先,就事实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fact)与就书写记录而言的历史(history as a written record of the tacts)是不同的。显然,在这里我们要用的是后者的概念,因为我们谈的是“阅读”,而事实是无法阅读的。
下面我们所要用到的“历史”这两个字,同时具有更狭义与更广义的含义。
所谓更狭义,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
但是,在更广义的部分,我们比当今许多流行的定义还要广。我们认为,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赞同,但我们还是强调历史的基本是叙事的,所谓的事指的就是“故事〞,这两个字能帮助我们理解基本的含意。就算是一堆文状的收集,说的还是“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没有解说——因为历史学家可能没有将这些资料整理成“有意义的"秩序。但不管有没有秩序,其中都隐含着主题。否则,我们认为这样的收集就不能称之为那个时代的历史。实际上,为了审判可以有这样与那样的不同决定,法律虽然允许这些怀疑影响你的判断,但一定要“合理”才行。换句话说,你的怀疑必须强到要让你的良心觉得困扰才行。
──Reasonable Doubt如果非要分类不可的话,我们应该把历史,也就是过去的故事归类为小说,而非科学-——就算不分类,如果能让历史停格在这两类书之中的话,那么通常我们会承认,历史比较接近小说,而非科学。
无论如何,我们认为每一种历史的写作都必定是从某个观点出发的。为了追求真相,我们必须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才行。
但是这样的记录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修昔底德的故事一—我们还是觉得用这两个字很好—-影响到后来人类的历史。后代的领导者会读修昔底德的书。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处境仿佛与惨遭分割的希腊城邦的命运一样,他们把自己比作雅典或斯巴达。他们把修昔底德当作借口或辦解的理由,甚至行为模式的指引。结果,就因为修昔底德在公元前5世纪的一些观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逐渐被一点点虽然极为微小, 却仍然可以察觉的改变所影响。因此我们阅读修昔底德的历史,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描述出在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说起来很奇怪,但是我们阅读他的书是为了想要了解目前发生的事。
──即:即使是前人所杜撰的故事,也潜移默化中,对后世产生了细微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说:“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性。”他的意思是诗更具一般性,更有普遍影响力。一首好诗不只在当时当地是一首好诗,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好诗。这样的诗对所有人类来说都有意义与力量。历史不像诗那样有普遍性。历史与事件有关,诗却不必如此。但是一本好的历史书仍然是有普遍性的。
修昔底德说过,他写历史的原因是:希望经由他所观察到的错误,以及他个人受到的灾难与国家所受到的苦楚,将来的人们不会重蹈覆辙。他所描述的人们犯下的错误,不只对他个人或希腊有意义,对整个人类来说更有意义。在二千五百年以前,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所犯的错误,今天人们仍然同样在犯一或至少是非常接近的错误——修昔底德以降,这样的戏码一-再上演。
历史是由古到今的故事。我们感兴趣的是现在-—以及末来。有一部分的未来是由现在来决定的。因此,你可以由历史中学习到未来的事物,甚至由修昔底德这样活在二千年前的人身上学到东西。
总之,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第二,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即:理解当时他们这样决策的思路,非常有启发性因此,如果我们要把历史读好,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没有谈到的又是什么。当然,如果我们要批评这本书,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没谈到的是什么。一位作者不该因为他没有做到他根本就没想做的事情而受到指责。
一般来说,政治家接受历史的训练会比其他的训练还要收获良多。历史会建议一些可行性,因为那是以前的人已经做过的事。既然是做过的事,就可能再做一次-—或是可以避免再做。
传记有很多种类型。
- “定案本”(definitive)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着的人。
- “授权本”(authorized)传记叉是另一回事了。这样的工作通常是由继承人,或是某个重要人物的朋友来负责的。
- 介于定案本与授权本之间的传记。或许我们可以称这种传记是一般的传记。
- 有些传记是教海式的,含有道德目的。
此外,普鲁塔克所写的其他的历史作品对后代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譬如他指出亚历山大大帝模仿阿喀琉斯的生活形态(他是从荷马的书中学到的),所以后代的许多征服者也模仿普鲁塔克所写的亚历山大大帝的生活方式。
一般人都容易认为卢梭的《忏悔录》或同一时期的某部其他作品 (约18世纪中叶),是真正称得上自传的开始。这样就忽略了像奥古斯丁的《忏悔录》(Con fessions)及装田的《散文集》(Essays)。真正的错误还不在这里。事实上,任何人所写的任何主题多少都有点自传的成分。像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弥尔顿的«失乐园》或歌德的«浮士德》(Fausz〉中,都有很强烈的个人的影子…一只是我们没法一一指认而已。如果我们对人性感兴趣,在合理的限度内,我们在阅读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会张开另一只眼睛,去发现作者个人的影子。
当然,你该记得,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你就该尽可能去阅读你能找到的资料,包括他对自己一生的描述(如果他写过)。阅读传记就像阅读历史,也像阅读历史的原因。对于任何自传都要有一点怀疑心,同时别忘了,在你还不了解一本书之前,不要安下论断。至于“这本书与我何干?”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说:传记,就跟历史一样,可能会导引出某个实际的、良心的行动。传记是有启发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通常是成功者一生的故事—也可以当作我们生活的指引。
你会立刻发现我们面对的问题与历史本身的问题是一样的。就像我们无法确定过去的事实一样,我们不能确定我们所获得的是不是事实——我们也无法确定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事实。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因此,在阅读当前事件的报导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导。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要认识那位记者,而是要知道他写作的心态是什么。滤镜式的记者有许多种类型,要了解记者心中戴着什么样的过滤器,我们一定要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也许,就阅读这类书而言,整理一堆“规则”还比不上归纳为一句贊告。这个警告就是:读者要擦亮眼睛(Caveat lector)!在阅读亚里士多德、但丁或莎士比亚的书时,读者用不着担这种心。而写作当代事件的作者却可能(虽然不见得一定)在希望你用某一种方式了解这件事的过程中,有他自己的利益考虑。就算他不这么想,他的消息来源也会这么想。你要搞清楚他们的利益考虑,阅读任何东西都要小心翼翼。
当然,最好的文章,就像最好的书一样,是不可能经过浓缩而没有遗珠之憓的。臂如像蒙田的散文如果出现在现代的期刊上,变成一篇精华摘要,是绝对没法满足我们的。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浓缩的惟一功能就是激励我们去阅读原著。
──听书亦如是这其中同时涉及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以及为了获得资讯而阅读这两件事。显然,越是浓缩过的摘要,筛选得越厉害。如果一千页的作品摘成九百页,这样的问题不大。如果一千页的文字浓缩成十页或甚至一页,那么到底留下来的是些什么东西就是个大问题了。内容被浓缩得越多,我们对浓缩者的特质就更要有所了解。我们在前面所提出的“警告”在这里的作用就更大了。毕竟,在经过专业浓缩过的句子中, 读者更要能读出言外之意才行。你没法找回原文,看看是删去了哪些, 你必须要从浓缩过的文字中自己去判定。因此,阅读文摘,有时是最困难又自我要求最多的一种阅读方式。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在过去,科学历史家被认为是以研究历史为主,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拓展真正的科学领城。这样的态度可以用萧伯纳的一句名言来作总结:“有能力的人,就去做。没有能力的人,就去教。”
──如此毒舌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没有人告诉我们,或是没有早点告诉我们,好让我们深入了解:数学其实是一种语言,我们可以像学习自己的语言一样学习它。在学习自己的语言时,我们要学两次:第一次是学习如何说话,第二次是学习如何阅读。幸运的是,数学只需要学一次,因为它完全是书写的语言。
──有趣除此之外,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至少没有早一点告诉我们,数学是如何优美、如何满足智力的一门学问。如果任何人愿意费点力气来读数学,要领略数学之美永远不嫌晚。你可以从欧几里得开始,他的«几何原理》是所有这类作品中最清晰也最优美的作品。
读完欧几里得之后,你可以进一步,看看其他经典级的希腊数学大师的作品-阿基米德(Arcbimedes)、阿波罗尼乌斯(Apollonius)、尼科马科斯(Nicomachus)。这些书并不真的很难,而且你可以跳着略读。
用这样的方法读这本书,觉得困难就不要看图表(许多读者是这么做的),只挑你感兴趣的内容来看,但要确定没错过牛顿所强调的重点。其中一个重点出现在第三卷的结尾,名称是“宇宙系统”,牛顿称之为一般的旁注,不但总结了前人的重点,也提出了一个物理学上几乎所有后人都会思考的伟大问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经典作品都用上了数学,或是一定要用数学。像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erates)的作品就没有数学。你可以很容易读完这本书,发现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观点一—预防胜于治疗的艺术。不幸的是,现代已经不流行这样的想法。威廉•哈维讨 267 论血液循环的问题,或是威廉.吉伯特讨论磁场的问题,都与数学无关。只要你记住,你的责任不是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而是要去了解相关的问题,在阅读时就会轻松许多。
──“不是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而是要去了解相关的问题”,是很赞的心态短文通常都是在传递资讯,你阅读的时候用不着太多主动的思考。你要做的只是去了解,明白作者所说的话,除此之外大多数情况就用不着花太大的力气了。至于阅读另外一些很出色的畅销书,像怀特海的 《数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林肯•巴内特(Lincoln Barnett) 的《宇宙和爱因斯坦博士》、巴瑞•康孟纳(Barry Commoner)的《封闭的循环》(The Closing Circle) 等等,需要的则比较多了。康孟纳的书更是如此,他所谈的主题一—环保危机一—对现代的我们来说都很感兴趣又很重要。他的书写得很密实,需要一直保持注意力。整本书就是一个暗示,仔细的读者不该忽略才对。虽然这不是实用的
《宇宙和爱因斯坦博士》写出来之后.像这样一本为一般读者所写,研究原子的历史的理论书,让:大家警觉到以刚发明不久的原子弹为主要代表、但不是全部代表的原子物理本质上的严重危机。因此,理论性的书 -样会带来实际的结果。就算现代人不注意逐浙逼近的原子或核战争,阅读这类书仍然有实际的需要。因为原子或核物理是我们这个年代最伟大的成就,为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承诺,同样也带来许多重大危机。一个有知识、而且有心的读者应该尽可能阅读有关这方面的书籍。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根据亚里土多德的说法,哲学来自怀疑。那必然是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的疑问,只是大多数人的疑惑也就止于孩提时代。
但是我们要提醒你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所提出来的深刻问题,正是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能够保留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又能成熟地了解到保留这些问题的意义,确实是非常稀有的能力—一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也才可能对我们的思想有重大的贡献。
如果我们要学习他们,提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也要有孩子气的单纯一—而回答时却成熱而睿智。
哲学家提出来的问题,也有助于哲学两大领域中次分类的区分。 如果思辩或理论型的哲学主要在探讨存在的问题,那就属于形上学。 如果问题与变化有关——关于特质与种类的演变,变化的条件与原因一—就是属于自然哲学的。如果主要探讨的是知识的问题一—关于我们的认知,人类知识的起因、范围与限制,确定与不确定的问题——那就属于认识论(epistemology)的部分,也称作知识论。就理论与规范哲学的区分而言,如果是关于如何过好生活,个人行为中善与恶的标准,这都与伦理学有关,也就是理论哲学的领城;如果是关于良好的社会,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行为问题,则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的范畴,也就是规范哲学的领域。
为了说明简要,让我们把世上存在及发生了什么事,或人类该做该追求的问题当作“第一顺位问题”。我们要认知这样的问题。然后是 “第二顺位问题〞:关于我们在第一顺位问题中的知识,我们在回答第一顺位问题时的思考模式,我们如何用语言将思想表达出来等问题。
上湖至1930 年或稍晚一点,哲学书是为一般读者而写作的。哲学家希望同行会读他们的书,但也希望一般有知识的读者也能读。因为他们所提的问题,想要回答的问题都是与一般人切身相关的,因此他们认为一般人也该知道他们的思想。
整体来说,除了这些可能会产生的因扰之外,缺乏科学知识的缺点并不影响到哲学经典作品的本身。原因是当我们在阅读一本哲学书时,所感兴超的是哲学的问题,而不是科学或历史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要冒着重复的风险再说一次,我们要强调的是,要回答哲学的问题,除了思考以外,别无他法。
哲学家们的五种叙述的风格:
- 哲学对话。首次出现在柏拉图的《对话录》(Dialogues)中。
- 哲学论文或散文
- 面对异议
- 哲学系统化
- 格言形式
因为柏拉图,以及在他之前的苏格拉底,已经把后来的哲学家认为该讨论的所有重要问题,几乎都整理、提问过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最好的学生,他在柏拉图门下学习了二十年。据说他也写了对话录,却完全没有遗留下来。
虽然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康德受到柏拉图的影响很大,但是他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论说方法。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是,康德的作品是精致的艺术。他的书中会先谈到主要问题,然后有条不亲地从方方面面完整地讨论主题,最后,或是顺便再讨论一些特殊的问题。也许,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作品的清楚明白,立足于他们处理一个主题的秩序上。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到哲学论述的开头、发展与结尾。同时,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他提出观点与反对立场。因此,从某个角度来看,论文的形式与对话的形式差不多。但是在康德或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都不再有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不再像柏拉图是由立场与观点的冲突来表达论说,而是由哲学家直接叙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说过,哲学中不断提到的问题大部分是柏拉图提出的;我们应该也谈到,苏格拉底在对话过程中问的是那种小孩子才会问的简单叉深刻的问题。而亚里士多德,我们也说过,他会指出其他哲学家的不同意见,并作出回应。
所有文章的形式都相同。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是呈现对立面(错误)的回答,然后演绎一些支持这个错误回答的论述,然后先以权威性的经文(通常摘自《圣经》)来反驳这些论述,最后,阿奎那提出自己的回答或解决方案。开头一句话一定是:“我回答如下”,陈述他自己的观点之后,针对每一个错误回答的论述作出回应。
从对立与冲突中,让真理逐渐浮现,这是中世纪非常盛行的想法。
中世纪的文化多半以口述方式流传,部分原因可能是当时书籍很少,又很难获得。一个主张要被接受,被当作是真理,就要能接受公开讨论的测试。哲学家不再是孤独的思考者,而是要在智力的市场上(苏格拉底可能会这么说),接受对手的挑战。因此,《神学大全》中便滲透了这种辩论与讨论的精神。
笛卡尔是伟大的数学家,虽然某些观点可能是错的,也是一位值得敬畏的哲学家。基本上.他尝试要做的是为哲学披上数学的外衣— 给哲学一些确定的架构组织,就像二千年前,欧几里得为几何学所作的努力。在这方面,笛卡尔并不算完全成功.但是他主张思想要清楚又独立,对照着当时混乱的知识氛围,其影响在相当程度上是不言自明的。
当你阅读斯宾诺莎的时候,可以像你在阅读牛顿的时候那样略过很多地方,在阅读康德或亚里士多德时,你什么也不能略过,因为他们的理论是一直连续下来的。读柏拉图时也不能省略,你漏掉一点就像看一幕戏或读一首诗时,错过了其中一部分,这样整个作品就不完整了。
因此,格言的形式对喜欢诗词的人来说是很有意思的, 但对严肃的哲学家来说却是很头痛的,因为他们希望能跟随着作者的思想,对他作出评论。
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没有其他重要的哲学形式了。(像卢克莱修的《物性论 》[On the Nature of Things]并不是特例,这本书原是以韵文写作,但是风格发展下去,跟其他的哲学论文又差不多了。不管怎么说,今天我们读到的一般都是翻译成散文的版本。)也就是说,所有伟大的哲学作品都不出这五种写作形式,当然,有时哲学家会尝试一种以上的写作方式。不论过去或现在,哲学论文或散文都可能是最普遍的形式,从最高超最困难的作品,像康德的书,到最普遍的哲学论文都包括在其中。对话形式是出了名的难写,而几何形式是既难读又难写。格言形式对哲学家来说是绝对不能满意的。而托马斯形式则是现代较少采用的一种方式。或许这也是现代读者不喜欢的一种方式,只是很可惜这样的方式却有很多的好处。
一位哲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比其他的作者解说得更淋漓尽致。
虽然并没有详尽的说明,但柏拉图想要说的似乎是:一个人不论是为了任何理由而拒绝参与追求真理,都是人性最深沉的背叛。
他在《.T.具论》(Organon)中详细说明的逻辑基本原则,在«物理学》中却是他的假设。其次,由于部分原因归之于这些论文都是末完成的工作,因此他中心思想的原则也就没法到处都很清楚地说明出来。《伦理学》谈到很多事:幸福、习惯、美德、喜悦等等-—可以写上一长串。但是只有最细心的读者才能看出他所领悟的原则是什么。这个领悟就是幸福是善的完整(whole of the good),而不是最高的(highest)善,因为如果是那样,那就只有一种善了。认知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幸福并不是在追求自我完美或自我改进的善,虽然这些在一些部分的善中是最高的。幸福,如亚里土多德所言,是一个完整生命的品质。他所说的“完整“不只是从一时的观点来看,也是从整体生命的所有角度来看的。因而我们现在或许可以说,一个幸福的人,是具现了生命的完整,而且一生都保持这种完整的人。
康德的成熟思想通常被认为是批判的哲学。他自己将“批判主义”与“教条主义”作了比较,把过去许多哲学家归类为后者。 他所谓的“教条主义”,就是认为只要凭着思考,用不着考虑本身的局限性,人类的知性就可以掌握最重要的真理。照康德的看法,人类的第一 238 要务就是要严格地检查并评估心智的资源与力量。因此,人类心智的局限就是康德中心思想的原则,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个概念被清楚地解说出来了。但是在康德主要的美学著作批判力批判》(Critique o/ Judgment)中,却没有说明出来,而只是假设如此。然而,不管怎么说,在那本书里,这还是他的中心思想原则。
关手由哲学作品中找出中心思想的原则,我们能说的就是这些,因为我们不确定能否告诉你如何找到这样的中心思想。有时候那需要花上许多年的时间,阅读很多书,然后又重新阅读过,才能找到。对一个思虑周详的好读者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毕竟,你要记得,如果你想要了解你的作者,这还是你必需要做的事。尽管要找出中心思想的原则很困难,但是我们仍然不主张你走捷径,去阅读一些关于哲学家牛活或观察点的书。你自己找到的原则,会比其他人的观点还更有价值。
在阅读科学作品时,归纳性的论证是读者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哲学作品中也是一样,你一定要很注意哲学家的原则。这很可能是一些他希望你跟他一起接受的假设,也可能是一些他所谓的自明之理。假设的本身没有问题。但就算你有自己相反的假设,也不妨看看他的假设会如何导引下去。假装相信一些其实你并不相信的事,是很好的心智训练。当你越清楚自己的偏见时,你就越不会误判别人的偏见了。
──“假装相信一些其实你并不相信的事,是很好的心智训练”,CCP哲学家在面对问题时,除了思考以外,什么也不能做。读者在面对一本哲学书时,除了阅读以外,什么也不能做一—那也就是说,要运用你的思考。除了思考本身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帮助。
一本好的哲学理论的书,就像是好的科学论文,不会有滔滔雄辩或宣传八股的文字。你用不着担心作者的“人格”问题,也不必探究他的社会或经济背景。不过,找一些周详探讨过这个问题的其他伟大的哲学家的作品来读,对你来说会有很实际的帮助。在思想的历史上,这些哲学家彼此之间已经进行了长久的对话。在你确认自己能明白其中任何一人在说些什么之前,最好能仔细倾听。
哲学家彼此意见往往不合这一点,不应该是你的困扰。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如果这些不同的意见一直存在,可能就指出一个没有解决,或不能解决的大问题。知道真正的奥秘所在是件好事。第二,哲学家意见合不合其实并不重要,你的责任只是要厘清自己的思路。就哲学家透过他们的作品而进行的长程对话,你一定要能判断什么成立,什么不成立才行。如果你把一本哲学书读懂了-—意思是也读懂了其他讨论相同主题的书——你就可以有评论的立场了。
神学有两种类型,自然神学 (natural theology)与教义神学 (dogmatie theology)。
- 自然神学是哲学的一支,也是形而上学的最后一部分。
- 教义神学与哲学则不同,因为教义神学的首要原则就是某个宗教的教徒所信奉的经文。教义神学永远依赖教义与宜扬教义的宗教权威人士。
谈到这里,你该明白一个没有信仰的读者要阅读神学书时有多困难了。在阅读这样的书时,他要做的就是接受首要原则是成立的,然后用阅读任何一本好的论说性作品都该有的精神来阅读。至于一个有信仲的读者在阅读与自己信仲有关的书籍时,要面对的则是另一些困难了。
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就是《圣经》。这本书不是被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而是被当作神的话语来读。
──这就很荒谬任何一个机构一—教会、政党或社会—-在其他的功能之外,如果(1)有教育的功能,(2)有一套要教育的课本 (a body of doetrine to teach),(3)有一群虔诚又顺服的成员,那么属于这类组织的成员在阅读的时候都会必恭必敬。他们不会一也不能—质疑这些对他们而言就是“经书”的书籍的权威与正确的阅读方法。信仰使得这些信徒根本不会发现“神圣的”经书中的错误,更别提要找出其中道理不通的地方。
正统的犹太人是以这样的态度来阅读《旧约》的。基督徒则是这样阅读《新约》。回教徒是这样读«古兰经》。马克思主义信徒则是这样阅读马克思或列宁的作品,有时看政治气候的转变,也会这样读斯大林的294 作品。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信徒就是这样读弗洛伊德的。美国的陆军军官是这样读步兵手册的。
这种阅读的特质,我们或许可以用“正统”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字几乎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在英文中,“正统”(orthodox)原始的字根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正确观点”。这类作品是一本或惟一的一本正确的读物,阅读任何其他的作品都会带来危机,从考试失去高分到灵魂遭天谴都有可能。这样的特质是有义务性的。一个忠诚的读者在阅读经书时,有义务要从中找到意义,并能从其他的“事实”中举证其真实性。 如果他自己不能这么做,他就有义务去找能做到的人。这个人可能是牧师或祭司,或是党派中的上级指导者,或是他的教授。在任何状况中,他都必须接受对方提供给他的解决之道。他的阅读基本上是没有自由可言的。相对地,他也会获得阅读其他书所没有的一种满足感当作回报。
阅读《圣经》的问题一—如果你相信那是神的话语一—是阅读领域中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有关如何阅读《圣经》的书,加起来比所有其他指导阅读的书的总和还多。所谓上帝的话语,是人类所能阅读的作品中最困难的一种,而如果你真的相信那是上帝的话语,对你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信徒阅读这本书要付出的努力和难度成正比。至少在欧洲的传统中,《圣经》是一本有多重意义的书。 在所有的书籍中,那不只是读者最广泛,同时也是被最仔细地阅读的一本书。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那么,我们能给社会科学下个定义吗?我们认为可以,至少就这一章的目的来说可以。诸如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都是组成社会科学的核心,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家都会将这些学科归纳进来。此外,我们相信大部分社会科学家应该会认为,即使不是全部,但大部分有关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的作品,及一部分商业、社会服务的作品,再加上大量的心理学作品,也都适合社会科学的定义。我们推测这样的定义虽然并不精密,但你可以明白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了。
阅读社会科学作品最困难的地方在于:事实上,在这个领域中的作品是混杂的,而不是纯粹的论说性作品。我们已经知道历史是如何混杂了虚构与科学,以及我们阅读时要如何把这件事谨记在心。对于这种混杂,我们已经很熟悉,也有大量的相关经验。但在社会科学的状况却完全不同。太多社会科学的作品混杂了科学、哲学与历史,甚至为了加强效果,通常还会带点虚构的色彩。
在这一章里,我们说过很多次“社会科学作品”,却没说过“社会科学书”。这是因为在阅读社会科学时,关于一个主题通常要读好几本书,而不会只读一本书。这不只是因为社会科学是个新领域,只有少数经典作品,还因为我们在阅读社会科学时,主要的着眼点在一个特殊的專件或问题上,而非一个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醫如我们对强制执行法感兴趣,我们会同时读上好几本相关的书。或许我们关心的是种族、 教育、税收与地方政府的问题,这也是同样的状况。基本上,在这些领域中,并没有什么权威的著作,因此我们必须读很多本相关的书。而社会科学家本身也有一个现象,就是为了要能跟得上时代,他们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重新修订他们的作品,新作品取代旧作品,过时的论述也不断被淘汰了。
指出这一点,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会把社会科学的问题放在本书第三篇的最后来讨论。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整理我们的讨论。一开始我们谈的是如何阅读实用性作品,这与其他的阅读完全不同,因为读者有特定的义务,也就是如果他同意作者的观点,就要采取行动。然后我们讨论小说与诗,提出和阅读论说性作品不同的问题。最后,我们讨论的是三种理论性的论说作品——科学与数学、哲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样的书需要用上主题阅读。因此这一章可说是第三篇的结尾,也是第四篇的引言。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在作主题阅读时,第一个要求就是知道: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车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第二个要求则是:要知道就总的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第二个要求比第一个要求还难做到。
在做主题阅读时,会出现一种很矛盾的现象。虽然这个层次的阅读被定义为就同一个主题,阅读两种以上的书,意思也是指在阅读开始之前,这个主题就已经被确认了,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个主题也是跟着阅读走的,而不是事前就能定出来的。以爱这个例子来说,在你决定自己要读些什么之前,你可能已经读了好几百本相关的著作了。
同样的,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也可以当作是进入主题阅读的前置作业或准备动作。事实上,在这个阶段,检视阅读已经是读者在阅读时主要的工具或手段了。
至少他已经知道其中之…。那就是他不是发现这本书必须回头再读一次,以获得启发,便是知道不论这本书多有趣又多丰富,却毫无启发性, 因此不值得重新再读。
主题阅读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 在确认哪些是相关的书籍的同时,还要确认哪些是相关的章节,其实是很危险的做法。除非你的技巧已经很熟练,而且对你要研究的主题已经很清楚了,否则你最好是将两部分分开来做。
- 主题阅读是最主动的一种阅读法。当然,分析阅读也需要主动的阅读方式。但是你在分析阅读一本书时,你就像是把书当作主人,供他使唤。而你在做主题阅读时,却一定要做书的主人。
主题阅读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在这时候就是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普他们走。
主题阅读步骤三:厘清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主题阅读步案四:界定议題。
主题阅读步骤五:分析讨论。
换句话说,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纷这个计划开始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当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顶设立场。
要避免这样的危险,谨慎的主题阅读的读者可以采取一个明显的手段,尽量多加利用。那就是他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再阅读相关的章节。并且,当他要让更多的人能应用他的研究结果时, 他必须照原作者的原文来引用他的观点或论述。虽然看起来有点矛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前面所说的,在分析问题时必须先建立一套中立的词汇。这样的中立语言还是必要的,而且在总结一个作者的论述时, 一定要用这套中立的语言,而不是作者的语言。但是伴随着总结,一定要有仔细引用的作者原文,以免对文意有所扭曲,这样阅读者才能自己判断你对作者所作的诠释是否正确。
在最后的分析中,一份主题阅读的书面报告是否达到对话形式的客观, 虽然也可以由读者来判断,但只有写这份报告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是否达到这些要求。
举个例子可以说明主题阅读是如何运作的。让我们以进步这个概念做例子。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这个重要的历史与哲学问题。第一个步骤是列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章节一-也就是列出书目(最后出现的书单超过450 本)。
我们也读了一些小说或诗,但最后央定以论说性的作品为主。我们早说过,在主题阅读中,要包括小说、戏剧与诗是很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个。第一,故事的精髓在情节,而非对某个议题所秉持的立场。其次,就算是最能言善道的角色也很少对某个议题清楚表达出立场- 臂如托马斯.曼的«魔山》(Magic Mountain)中,斯坦布林尼就对进步发表过一些见解—我们无法确定那是不是作者本人的观点。是作者在利用他的角色对这个议题作出反讽?还是他想要你看到这个观点的愚議,而非奢智?一般来说,要将小说作者的观点列人议题的某一方时,需要作很多很广泛的努力。要花的努力很多,得到的结果却可能是半信半疑的,因此通常最好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
如果你仔细阅读过本章,你会注意到,虽然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谈这件事,但我们并没有解决主题阅读中的矛盾问题。这个矛盾可以说明如下:除非你知道要读些什么书,你没法使用主题阅读。但是除非你能做主题阅读,否则你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换句话说,这可以算是主题阅读中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从何开始,你就没法做主题阅读。就算你对如何开始有粗浅的概念,你花在寻找相关书籍与篇章的时间,远超过其他步骤所需时间的总和。
臂如,主题工具书(Syntopicon) 就是这样的一种工具。出版于1940 年, 名为«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的这套书,包含了三千种话题或主题,就每一个讨论到的主题,你可以按照页码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某些参考资料长达多页,某些则只是几段关键文字。你用不着花太多时间,只需取出其中的某本书,动手翻阅便行了。
为了回报您的宽容,我们要指出很重要的一点。主题阅读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单独使用的主题阅读,一种是与主题,工具一起并用。后一种可以当作是构成前一种阅读计划的一部分,一开始由这里着手,是最聪明的做法。而前一种主题阅读所应用的范围要比后一种广义许多。
其次,谈到作者各自区隔与独立的特性。这就像说有一天亚里士多德走进我们办公室(当然穿着长袍),身边跟着一位又懂现代英语又懂古希腊语的翻译,而我们却无法听懂他讲什么,他也无法听懂我们讲什么一样。我们不相信有这回事。毫无疑问,亚里士多德对他看到的许多事一定觉得很讶异,但我们确信在十分钟之内,只要我们想,我们就能跟他一起讨论某个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一些特定的概念一定会发生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发现,就能解决。
──即论述:构架一组通用中性的词汇,是可行的我们说过,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让我们复习一下这些不同的步骤: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素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一—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題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烦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问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我们完成我们的工作了,但是你可能还没有完成你的工作。我们用不着再提醒你,这是一本实用性的书,或是阅读这种书的读者有什么特殊的义务。我们认为,如果读者阅读了一本实用的书,并接受作者的观点,认同他的建议是适当又有效的,那么读者一定要照着这样的建议行事。你可能不接受我们所支持的主要目标一--也就是你应该有能力读得更透彻—-也不同意我们建议达到目标的方法…一.-也就是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的规则。(但如果是这样,你可能也读不到这一页了。)不过如果你接受这个目标,也同意这些方法是适当的,那你就一定要以自己以前可能从没有经历过的方式来努力阅读了。
我们说过,这套阅读方法适用于任何一本,以及任何一种你所阅读的书-—一无论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想像文学还是论说性作品,实用性还是理论性。但是事实上,起码就我们在探讨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过程中所显示的这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书。原因是有些书根本用不上这样的阅读。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一本消道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我们并不是反对娱乐性的作品,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类书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只是报导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实,却没法让你增进对这些事实的理解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讯息而阅读,就跟为了娱乐阅读一样,没法帮助你心智的成长。也许看起来你会以为是有所成长,但那只是因为你脑袋里多了一些你没读这本书之前所没有的讯息而已。然而,你的心智基本上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阅读数量改变了,技巧却毫无进步。
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臂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一-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懶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慊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 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在几千本这样的书里,还有更少的一些书一—很可能不到一百种 -却是你读得再通,也不可能尽其究竟。你要如何分辦哪些书是属于这一类的呢?这又是有点神秘的事了,不过当你尽最大的努力用分析阅读读完一本书,把书放回架上的时候,你心中会有点疑感,好像还 :有什么你没弄清楚的事。我们说“疑感”,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可能仅只是这种状态。如果你确知你错过了什么,身为分析阅读者,就有义务立刻重新打开书来,厘清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事实上,你没法一下子指出问题在哪里,但你知道在哪里。你会发现自己忘不了这本书,一直想着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反应。最后,你又重看一次。然后非常特殊的事就发生了。
──红楼+1—-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了,就不会改变了。只是你到这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 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们可说是伟大的书——所以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我们并不希望很权威地告诉你,哪些书对你来说是伟大的作品。不过在我们的第一个附录中,我们还是列了一些清单,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些书对许多读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书。我们的重点是,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來。
人们到了 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死就停止成长,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心智的萎缩就是在惩罚我们不经常动脑。这是个可怕的惩罚,因为证据显示,心智萎缩也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 似乎也没法说明为什么许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立刻死亡。他们活着是因为工作对他们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种人为的支撑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最。一且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后,他们又没有内在的心智活动,他们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着来了。
电视、收音机及其他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娱乐或资讯,也都是些人为的支檬物。它们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动脑,因为我们要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这些外界刺激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像药品一样,一旦习惯了之后,需要的量就会越来越大。
──刺激会上瘾
附录一 建议阅读书目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醒你,不论基于什么理由,最聪明的做法都是从你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我们已经说过许多次,主要的目标是要读得好,而不是要读得广。
作者名单是按时间前后顺序排出来的,以他们确实或大约的出生时期为准。一位作者有很多本书时,也是尽可能按作品时间顺序排列的。学者们对每一本书的最早出版时间可能不见得有一致的看法,但这对你来说没什么影响。要记得的重点是:这个书单就像是一个时代的演进表,当然,你用不着依时间先后的顺序来读。你甚至可以从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来读,再回湖到荷马及《旧约》。
因此对现代的作者或作品,我们预留了一些不同观点的空间,因此在我们书单比较后面部分的书,我们不敢说飽面那些书公认的地位。
读诗,我们认为从一本好的合选集开始阅读, 会比从某一位作者的个人选集开始要好得多。帕尔格雷夫(Palgrave) 350 编辑的《英诗金库》( The Golden Treasury)及《牛津英诗选》(The Ozford Book o/ Erglish Verse)是最好的入门书。
──────────一定要记得看,最后的书目!!!──────────
附录二
几个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