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巴菲特致股东信-1967年

 编者笔记:

  • 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说的:“所谓经验,是指当你在找寻其它东西时无意中的发现。”
  • 我不会抛弃之前自己所能明白其内在逻辑的投资方法,即便这意味着放弃一种看似容易获得大量利润的我自己不能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实践的足够的考验,并可能招致永久性的资金损失)
  • 我可能会把自己限制在那些就我而言容易理解,且我认为安全、有利可图且令人愉悦的东西里面。
  • 具体而言,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取得不超过9%的年均回报率,或者取得不低于道琼斯指数5%的回报率。
    • 因此,如果未来5年道琼斯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则我所期望获得的年均增长率将为+3%
    • 而如果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2%,则我期望的我们的年均增长率将为9%。

原文:

1967 7 12 日 上半年的表现

我们今年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月份是我们历史上最糟糕的月份之一 :我们的增长率为 3.3%,同时期的道琼斯指数为 8.5%。不过整体的上半年我们的增长率为 21%,超越了道琼 斯指数 9.6%。目前来看今年道琼斯指数是轻易地被我们和不少的基金经理打败了,然而这 种情况不会每年都发生。

Overall
Year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st half’67
Cumulative results +148.3 Annual compounded rate9.1

Limited Par Results(3) +9.3%

+32.2

+20.9 +18.6

+35.9 +11.9

Results
From Dow(1)

Partnership Results(2) +10.4% +40.9 +25.9

-8.4%
+38.5
+20.0
-6.2
+22.4
-7.6
+20.6
+18.7
+14.2
-15.6 +20.4 .+16.8

+11.4

+21.0 +1419.8 29.6

+17.3 +843.3

23.8

+22.8 +45.9

+13.9 +38.7 +27.8 +47.2

+30.5 +22.3 +36.9

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纯粹是由占我们净资产比例 63.3%的二级市场投资的证券所贡献的,取得 控制权的投资部分没有任何贡献,而我们买下的 Diversified Retailing Company(DRC) and Berkshire Hathaway Inc.会在年底被重新评估并将其结果按固有的标准反映到我们的业绩中来。

DRC BH 在上半年都有一些重要的收购举动 。我们拥有 DRC80%的股份,而总体而言 DRC 以及其下的子公司的表现都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 BH 却在其纺织领域遭受着实实在在的困难 境况。目前我尚不认为 BH 的根本价值将会遭到损失 ,但是 BH 也似乎还不能够为我们提供 一个满意的资产回报率 。所以如果未来股市上涨的趋势得以持续的话 ,我们在 BH 的投资必 将拖累我们的整体业绩表现。类似的情况也会在我们其它的 CONTROLL 类投资上出现,然 而当投资的生意本身没有任何进步的情况下 ,这种拖累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正如我的一位 朋友所说的:“所谓经验,是指当你在找寻其它东西时无意中的发现 。”

1967 10 9


致合伙人:

在过去的十一年中,我一直把长期超越道琼斯指数 10%作为我们的目标,我也说过虽然完 成这一目标是困难的 ,但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下述的一些情况是我们的生意和市场本身在这 些年来发生的变化:

1、市场较往日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 :明显的有价格优势的投资标的已经在数量上大大减少 ; 

2、人们对于投资业绩的关注度的快速提高导致了市场行为的过激反应,而我本人的分析技巧则只能评估出一个有限的价值区间;

3、我们的资金基数已经达到了 6500 万美元,我们的投资点子正在减少;

4、由于之前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对我个人而言,继续努力取得优越业绩的动力难 免会减少。

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对上述各点进行分析。

对于证券或公司的估值总免不了要涉及到定性和定量的各方面的因素 。从一个极端的角度来 讲,定性的分析方法会说 :“买下正确的公司 ,用不着考虑它目前的价格 !”而定量的方法则 会说:“以正确的价格买入 ,用不着考虑公司的情况 !”而在实际分析的时候 ,显然两方面的 因素都要给予考虑。

有趣的是,虽然我自认为自己主要毕业于强调定量方法的学派 ,我所做的真正令我感到很满 意的投资往往又是着重强调了定性因素的点子 ,从这些点子上,我有着一种“高利润性洞察 力”。这也是我大量利润的来源 。虽然如此,这种洞察力往往来之不易 ,我并不能经常获得 。 正如洞察力往往都是偶然才能产生一样 ,而且显然洞察力本身就不是一种定量的东西 。所以 如果真正要赚大钱,那么投资者除了要能做出正确的定性分析 ,就我的观点来说,可能更确 定的利润仍来自于明确的定量决策。

这种统计意义上的便宜货已经消失数年了。这可能是由于在近 20年中对投资标的的不断梳 理导致的,我们之后并没有再出现类似 30 年代的导致大量便宜货出现的时代。也许也是因 为社会对于投资的认同度提高 ,而这也自然地减少了便宜货的存在 。还可能是由于收到对于 证券分析的爆炸性的增长导致的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导致从定量分析意义上的便宜货几乎 消失。当然,也许时不时还会有少量的机会 。偶尔也会有令我能够充满信心地从定量方面做 出决定的投资机会。这是让我们获得大量盈利的最好机会 。虽然如此,类似的机会将会非常 稀少。在过去三年中我们的良好表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只归因于此类的单个投资点子。

另一个难点是对于投资业绩关注程度的提高 。数年来我一直在说明合适的衡量投资业绩的标 准。我持续地告诉各位 :如果我们的投资业绩不能超越平均水平 ,则我们的钱就都应该投入 到别的地方去。而近年来的优良业绩可能会给各位造成对我原来提法的曲解。

一直以来我都敬告各位三年的时间是衡量投资业绩的一个最低的时限 。而大众对于投资业绩 的衡量时限却往往是按年度 、季度、月度甚至更短的时间来衡量 。而对于短时间取得优异投 资业绩的资金管理者的报酬也相当惊人 ,无论是跟由此新募集到的资金还是跟实际的投资业 绩相比都是如此。于是上述的情况便愈演愈烈。

接着发生的情况,便是更多的专业投资者认为自己有必要迎合当前的趋势 。无疑如果成功便 意味着巨大的报酬。这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衡量投资业绩的一般标准 。但是,这也是一 种我确信自己并不擅长的行为。

正如我在去年的信的第五页所说的那样 :“除此之外,我们亦不会跟随目前市场流行的一种 投资风气,即尝试通过对市场波动而导致股票价格大于其商业价值来获利 。此种投资方法在 近年来也确实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并且这些收益往往是在短期获得的 。关于这种投资技 巧背后的坚固性我即无法否定也无法肯定。这种技巧并不能够完全获得我认识层面的认可 (也许是我的偏见使然 ),同时与我的脾气完全背离。我不会将自己的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 投资,所以我也不会用你们的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

任何一种这样的包含大量资金投入的短期行为都会对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制造麻烦 。我不会尝 试去猜测市场任何波动,同时也对明年市场会是 600900 还是 1200 点没有丝毫的概念。虽 然目前和未来的时期里对市场的投机行为会造成相应的严重后果 ,经验告诉我对市场时机的 判断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我亦认为目前的这种市场情况将会对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造 成困难。

上述的话可能过于守旧了(毕竟我已经 37 岁)。当游戏规则改变的时候,只有老人才会说新 的方式是错的,而且肯定会导致问题,等等。我在过去已经因为这样遭到了其它人的轻蔑 。 我亦看到过因为只根据以往情况而非现在情况的分析而造成的损失。至少有一点我是清楚 的。我不会抛弃之前自己所能明白其内在逻辑的投资方法 ,即便这意味着放弃一种看似容易 获得大量利润的我自己不能理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实践的足够的考验 ,并可能招 致永久性的资金损失。

第三点便是我们资金基数的扩大。多年以来我的投资点子一般都能覆盖我们 110%1000% 的资金。所以我也没有想到在将来这种情况会有变化 。上述的两种情况,再加上目前我们的 资金量,使我认为目前的资金基数已经可能拖累我们的业绩表现 。同时我亦认为这是我所列

出的四点中对我们影响最小的一点 。但是持续扩大的资金量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业绩 造成(哪怕是有限的)影响。

最后一点,亦即最重要的一点 :即对于个人动机的考虑 。当我开始这项事业时我为自己设定 的目标是长期的年均复合收益率超越道琼斯指数 10 个百分点。当时的我比现在要年轻,要 穷,也可能比现在有着更强的竞争力 。即便没有上述的三种可能对投资业绩产生影响的不利 因素,我仍然认为个人环境的改变很有可能会影响我从事这项事业的动力。

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是 ,我会愿意持续地买入一个公司的股票 ,只是基于我个人对于 该公司人员和所处行业情况的喜好 ,哪怕在其它方面的投资可能取得更高的回报率 。自然我 们会在买入具有吸引价格的公司然后再卖出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但是更令人愉悦的方式也 许是持续地持有它们并尝试(通过财务等手段 )改善其状况 ——哪怕对它们的运营只是有一 点点的改进。

因此,我可能会把自己限制在那些就我而言容易理解 ,且我认为安全、有利可图且令人愉悦 的东西里面。虽然我自认为这种方式并不会令我们的投资变得更加地保守 ,因为我认为从我 开始投资以来,我们其实一直都是采取了很保守的投资方式 。所以我们面临的长期风险并不 会减少,而长期的增值潜力却多少可能受到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取得不超过 9%的年均回报率,或者取得不低于道琼斯指数 5% 的回报率。因此,如果未来 5 年道琼斯指数年均增长率为 -2%,则我所期望获得的年均增长 率将为 +3%。而如果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 12%,则我期望的我们的年均增长率将 为 9%。这便是我对于目前的情况对我们未来的收益做出的期望。此外,我希望通过限制投资 的标的来限制我的工作量(至少我知道相反的情况必然是成立的 )。

鉴于以上的情况,有的投资人可能会把资金从合伙企业中转出,投入到其它的渠道中去 。我 个人将对此表示同情。

上面所说的,确实是我个人的真实想法 ,这也是我管理资金多年来的经验之谈 ,即 100%毫 无保留地告知你们我个人的真实感受和个人目标 。这些话语显然不是我一夜之间想出来的东 西,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所得 。相信你们也可以理解 ,即长期以来取得了超越当初 我个人目标的回报后,我亦确实想有一个时间来缓冲一下我的未来预期 。总体而言,除非我 认为未来出现的缓冲还不至于会导致我的整体目标无法实现 ,否则我绝不会降低我的个人动 力。

如有任何可以帮助您进一步解答这封信中内容的地方,请务必告知我。 诚挚地
沃伦
E. 巴菲特

1968 1 24

我们 1967 年的表现

以绝大多数标准而言,我们在 1967 年都有着良好的表现。我们的整体收益率为 35.9%以上, 同期的道琼斯指数为 19.0%。总体的收益金额为$19384250。即便考虑到目前正在加速 的通货膨胀情况,这笔金额也足够买入喝不完的百事可乐了。

今年同样有大量的投资者跑赢了市场指数 ,据我个人估计,可能 95%的投资公司都跑赢了。 今年是投资收益与资金管理人的年龄成反比的一个年份 (当然我不在其中 ,我算是投资界中 上年纪的人了 )。

Overall Year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On a Overall Year 1957

Results From Dow(1)

-8.4%
+38.5
+20.0
-6.2
+22.4
-7.6 +13.9 +20.6 +38.7 +18.7 +27.8 +14.2 +47.2 -15.6 +20.4

+19.0
cumulative or compounded basis
the results

Results From Dow

-8.4%

Partnership Results

+10.4%

Limited Partn Results

+9.3%

Partnership Results(2)

Limited Partners Results(3)

+10.4%
+40.9 +32.2 +25.9 +20.9

+22.8 +18.6 +45.9 +35.9

+16.8 +35.9 +28.4

+9.3%

+11.9 +30.5 +22.3 +36.9

  1. 57-8  +26.9

  2. 57-9  +52.3

  1. 57-60  +42.9

  2. 57-61  +74.9

  3. 57-62  +61.6

  4. 57-63  +94.9

  5. 57-64  +131.3

  6. 57-65  +164.1

  7. 57-66  +122.9

  8. 57-67  +165.3

Annual Compounded Rate 9.3 29.4 23.6 其它杂项:

+55.6 +44.5 +95.9 +74.7 +140.6 +107.2 +251.0 +181.6 +299.8 +215.1 +454.5 +311.2 +608.7 +402.9 +943.2 +588.5 +1156.0 +704.2 +1606.9 +932.6

我们年初的资产为 $68108088。在年底合伙人从中提取的金额为 $1600000,很可能 是因为我在 10 月份的信中所展望的更低的收益增长预期所致。对于他们而言这显然是一种 理性的行为,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能力和动力来超越我们拟定的未来业绩目标 ,而我本 人也因为不必在为了一个我自己可能无法达到的目标而劳心劳力而松了一口气。

有一些合伙人在收到我 10 月份的信之后问我 “你的真正意思到底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对 任何作者都显然是某种打击 。不过我也向他们保证 ,我的真正意思就是我的字面意思 。还有 人问我这是否意味这我有意逐渐淡出合伙企业 。对此我的回答是:“绝不是这样。”只要各位 还愿意将资金交付于我 ,同时该生意还能令人愉悦地做下去 ,我就必将为了从我还在穿廉价 网球鞋的时候就一直支持的合伙人们继续工作下去。

如有任何可以帮助您进一步解答这封信中内容的地方,请务必告知我。 今年的半年度的信会在大约 7 15 日左右出炉,敬请各位关注
诚挚地

沃伦 E. 巴菲特


Popular posts from 产品随想的博客

《沸腾十五年》

  《沸腾十五年》 讲述中国,1995-2009 1995互联网商业元年 马云中国黄页 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马云却一样都没有。 杭州电信利用中国黄页( chinapage.com )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名字很接近的网站,也叫“中国黄页”( chinesepage.com ),借以分割马云版“中国黄页”的市场。 海归、极客、商人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中的三大特色群体(VC是推手) 1996海归归来 为了确保搜狐不被遗忘,张朝阳选择了最便宜也最有效的方法:树立个人品牌。 1997大门洞开 互联网的一年等于其他行业的7年 网易免费电子邮箱系统一出,中关村性急的评论家们甚至给丁磊戴上第三代程序员的帽子,这个代别划分是这样的:基于DOS平台开发的是第一代,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是第二代,基于Internet平台开发的是第三代。 1998极客当道 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 周鸿祎在公开场合经常教育年轻的创业者,应该先用创业的心态去打工,充分积累自己在管理和业务上的能力和资源 1999狂欢开始了 海归、商人、极客、VC推手,这四类人一起齐刷刷地汇聚在1999年,1999年就这样成为中国互联网最黄金、最灿烂、最辉煌、最值得念想的大年份。 2000泡沫四溢 亚马逊的卖点是:‘最近50年的书我们都有’——这是它提供海量品种的意义。(因为国外有很高的信息化程度,以查询库房是否有存书) 雷军在商店买T恤的时候,发现了求同消费现象。“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消费者寻求个性消费,中国现阶段,需求高度趋同,中国需要50年前版书的人极少。” 单品价格压得再便宜,但5元钱的配送费卓越坚决不免,用户冲着几乎免费的产品而来,但想想既然要出5元的配送费,买一样商品是这个钱,10样商品也是,不如多挑几样商品。 雷军发现,互联网比软件要好玩得多,可以不断地改,不断地去修正,用户可以很快地反馈给你,你也可以很快地进步 2001大转折 段永平反问他:“你卖了公司之后干吗?”丁磊说:“我卖了公司有钱后再开一家公司。” 段永平发现,网易股票被低估是因为公司面临一场官司,也可能被摘牌,这里面有些不确定性。段永平就去找一些法律界人士问官司的问题,问类似的官司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得到...

产品随想 | 陪读《芯片战争》:一、二章

作者其它书也值得读读 已出版《食用油营销第1书》《金龙鱼背后的粮油帝国》《鲁花:一粒花生撬动的粮油帝国》《手机战争》等财经书籍。 第一章 从晶体管到芯片 肖克利要创业的消息,就像17世纪的牛顿宣布要建立工场一样引起了轰动。那时候,美国还在草创时期的半导体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精英都慕肖克利之名前往美国西海岸,不远千里地聚集在肖克利旗下。可以这么说,肖克利给硅谷带来了最初的火种。 ——我也認可這個說法,不是斯坦福或其他校園,純粹是人才的原因 芯片发明后的六年间,政府对芯片项目的资助高达3200万美元,其中70%来自空军。同期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研发经费有约85%的比例来自政府,政府的支持成就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华盛顿通过支付技术研发费用和保证最终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原子弹最终制造成功的间隔缩短至六年,晶体管缩短至五年,集成电路缩短至三年。”不过,这些半导体企业实力壮大以后,往往不愿再参与美国政府出资的研发项目,因为那意味着专利权归政府所有,而且还得受保密条款的约束。 ——這纔是更合理的產業支持政策 诺伊斯采用激进的价格政策,将主要芯片产品的价格一举降到1美元,不仅是市场上的主流芯片价格的零头,还低于当时芯片的成本。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亏本倾销,而是第一个以反摩尔定律为定价依据的案例。反摩尔定律认为,同样的芯片在18个月后价格就会跌一半,所以按照几年后的价格为当前的芯片定价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市场被迅速打开,芯片很快在民用市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仙童的营收和利润都迅速上升,还带动了其母公司的股价上涨。摩尔后来评论:“诺伊斯以低价刺激需求,继而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的策略,对于芯片产业的发展而言,其重要性堪比芯片的发明。” ——看到這裏的時候,真是非常震撼,好厲害的定價策略 东通工用磷渗透法研发出了高频的晶体管,于1957年做出世界上第一款袖珍收音机,并在这款产品上启用了索尼商标。盛田昭夫到美国去推销袖珍收音机的时候,德州仪器刚刚轻率地放弃了这个市场。美国人对盛田昭夫说:你们为什么要制造这种小收音机?美国人都想要大收音机。盛田昭夫回答:单单纽约就有20多家广播公司,同时就有20多套节目在播放,每人使用一台小收音机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岂不更好?索尼用“一人一台”的宣传成功打破了美国人全家共用一台大型收音机的观念,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收音机...

产品随想 | 周刊 第116期:Great things in business are never done by one person.

Cromite   https://github.com/uazo/cromite Cromite a Bromite fork with ad blocking and privacy enhancements; take back your browser! awesome-shizuku   https://github.com/timschneeb/awesome-shizuku Curated list of awesome Android apps making use of Shizuku KernelSU   https://github.com/tiann/KernelSU A Kernel based root solution for Android Love, Hate or Fear It, ​​TikTok Has Changed America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4/04/18/business/media/tiktok-ban-american-culture.html?unlocked_article_code=1.mE0.DpEZ.VWmNssw5B6_c "My model for business is The Beatles.There were four guys who kept each others, kind of, negative tendencies in check. They balanced each other, and the total wa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parts. And that's how I see business. You know, great things in business are never done by one person. They're done by a team of people. "Our motivation is simple--we want to provide the most advanced and innovative platform to our developers, and we wa...

产品随想 | 周刊 第117期:He saw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science and business and built an organization to reflect that.

He disliked biography attempts. “I regard my scientific papers as my essential biography,’’ Land said. “I pour my whole life into the scientific project I’m investigating. I leave behind the things I’ve done in the past to do the work in the present.’’ “The purpose of inventing instant photography was essentially aesthetic,’’ Land said in 1947, announcing the process’s invention. “We live in a world changing so rapidly that what we mean frequently by common sense is doing the thing that would have been right last year.” — Edwin Land, Statement to Polaroid Corporation employees (25 June 1958) The worldview he was describing perfectly echoed Land’s: “Market research is what you do when your product isn’t any good.” And his sense of innovation: “Every significant invention,” Land once said, “must be startling, unexpected, and must come into a world that is not prepared for it. If the world were prepared for it, it would not be much of an invention.” Thirty years later, when a reporter ask...

Scott Forstall: "Great leaders exude a positive attitude of possibility and don’t shy from working harder than their employees and taking risks."​

  Scott Forstall led the team at Apple that developed the iPhone – and is equally successful in vastly different realms, including co-producing multiple Tony Award winning Broadway shows. What has always impressed me most, though, is the time he devotes to mentoring a diverse set of entrepreneurial founders. We’ve had the pleasure of knowing each other for several years, thanks to mutual friend Ali Partovi ’s incredible Neo community , a mentor community, accelerator and VC through which we support junior engineers to become senior leaders. Ali was an early backer of Airbnb, Dropbox, Uber and Facebook, so I knew I was in good hands! At our recent Neo reunion I was able to catch-up with Scott for a wide-ranging conversation on the landscapes of opportunity in technology and what we’re anticipating next. He kindly agreed to go o...

“真假难辨”的效果图如何打造,以一只笔为例(下)——渲染篇

原文地址 独家教程 | “真假难辨”的效果图如何打造,以一只笔为例(下)——渲染篇 上期独家教程,康石石带大家用Rhino完成了 COPIC MULTILINER 针管笔建模(复习请戳: 独家教程 | “真假难辨”的效果图如何打造,以一只笔为例(上)——建模篇 ),下面我们把它丢进Keyshot渲染器里,看看究竟Keyshot究竟能不能打造真实照片一般的既视感。 Keyshot虽为各家晚辈,但近年来突飞猛进。有的同学说Keyshot渲染效果不如V-Ray,但我们可以看下本期独家教程内容再作判断。 基础材质赋予 首先我们打开 Keyshot 基本导入参数 导入后 由于我们事先在Rhino中,对各个部件分过色,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尽情 把左边各种需要的材质球直接拖到需要的部件上 。 初步赋予材质后效果 特写效果 环境光赋予 Keyshot预设的材质显然不能够完全适合所需情况,且物体上的光线并不是很正确。因此同学们需要 将环境光换成更加接近真实摄影棚的灯光场景 。 选用 3 Panels Tilted 2k 作为的基本环境光,将环境光拖入环境里之后,效果如下: 模型各部材质赋予 由于光影的变化,整个模型已更加真实。 接下来 各部的材质还需根据实际的视觉情况 手工调整 。 以下是这次模型各部材质的参数:   笔身主要的金属材质 黑色塑料件部分以及笔头的黑色 笔夹与笔头所使用的金属材质 Tip:金属材质是将Keyshot预设的钢材质的粗糙度调整为0.01而成。 握柄处的塑料材质 Tip:因为塑料的视觉特点,此处特地选用了 半透明属性的材质 做调整,除了表面颜色的参数之外,剩余的三个颜色区域均使用了 R255,G255,B255的纯白 。 笔身标签渲染 在给各部赋予了材质之后,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印刷于产品之上的各种商标与说明,在Keyshot中,这些效果可以很轻松的通过标签功能来实现。 首先对实物上的印刷效果进行观察, 可以看出实物上的印刷效果其实是比较立体的 。 Tip: 细节,往往是产品品质的一种体现。 在效果图的渲染中,也应该...

巴菲特致股东信-1971年

 编者笔记: 保险业务因为高毛利,开始有了更多竞争(资本逐利性) 确保当保险灾难来临时,有能力调集足够的资金来解决 巴菲特几乎从不进行恶意收购,收购的主要目的是:长期持有企业以获得经营利润并利用自由现金流再投资 原文: https://xueqiu.com/6217262310/131103035  To the Stockholders of Berkshire Hathaway Inc.: It is a pleasure to report that operating earnings in 1971, excluding capital gains, amounted to more than 14% of beginning shareholders' equity. This result--considerably above the average of American industry--was achieved in the face of inadequate earnings in our textile operation, making clear the benefits of redeployment of capital inaugurated five years ago. It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objective of management to improve return on total capitalization (long term debt plus equity), as well as the return on equity capital. However,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 merely maintaining the present relatively high rate of return may well prove more difficult than was improvement from the very low levels of return which prevailed throughout most of the 1960's. ...

《Becoming Steve Jobs》Chapter 11 Do Your Level Best

As a mass-market consumer electronics device, the iPod would eventually be sold, of course, all the usual places: Best Buy, Circuit City, big-box department stores, and even the computer retailers like CompUSA. Steve disdained all these outlets. His obsession with his products continued well after they’d been manufactured. The tacky, low-margin hustle of these chains ran completely against the minimalist aesthetic of his products and the clean exuberance of his marketing. There was only one place where he really enjoyed seeing his products sold to the public: his own Apple stores, which had debuted four months ahead of the iPod. 觉得那些喧嚣、嘈杂的零售渠道,配不上自己极美的产品 Going back as far as the debut of the Mac, Steve had always groused about the way Apple computers were sold in its resellers’ stores. The way his computers were displayed and sold represented the very worst of what could go wrong when things weren’t done his way. The salespeople, always interested in quick turnover, seemed to make litt...

Steve Jobs on the iTunes Music Store: The Unpublished Interview

A candid talk with Apple's CEO on a landmark day in its history. By Laura Locke  |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at 1:15 am Steve Jobs announces the iTunes Music Store. On April 28th, 2003, moments before I was about to interview Steve Jobs at San Francisco’s Moscone Center, I was jittery. Anticipation? Nerves? Excitement? You bet. All of those visceral emotions were firing. Knowing Jobs’ storied reputation as an irascible and exacting Silicon Valley CEO had me on edge. But I had prepared a tight set of questions. Secretly, I was hoping he might enjoy the line of inquiry. In turn, I would have a lively and candid report for my editors at TIME. What I didn’t know was that the interview was taking place on what would turn out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ays in Apple’s history: The launch of the iTunes Music Store. Once again, Ste...

产品随想 | 周刊 第50期:2010年kkndme:写在房价暴涨前

Products Digital Clock 4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digitalclock4/ 开源的桌面时钟工具,开源,Linux, Mac, Windows FlipIt   https://github.com/phaselden/FlipIt Flip Clock screensaver 开源的翻页时钟 Windows 11 Fixer   https://github.com/99natmar99/Windows-11-Fixer Windows 11 Fixer is a program designed to make customizing your Windows 11 as easy as possible. 在一个集中的位置,能直接Win11相关的设置 即食历史   https://cuphistory.net/ 非常简短的历史科普,Base香港,很多内容有广东话 kkndme聊房   https://github.com/momo0853/kkndme kkndme聊房,数据整理自天涯。提供HTML、PDF和Markdown三种形式。 v86   https://github.com/copy/v86 x86 virtualization in your browser, recompiling x86 to wasm on the fly 浏览器中模拟x86 GitHub City   https://github.com/honzaap/GithubCity Create a 3D city from your GitHub contributions 让过往成城 Layoffs.fyi   Tracker   https://layoffs.fyi/ Tracking all tech startup layoffs since COVID-19. 用技术,监测疫情依赖的美国科技公司裁员 Trianglify   https://github.com/qrohlf/trianglify Algorithmically generated triangle art Low Poly生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