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易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17854/answer/210394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117854/answer/210394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
原答案中提到:
所说:
随便开个竞赛链接[AC-CA]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基本都是3人左右的团队,很难想象在这种日益小而精的团队中,一个”手上只有CAD和一只草图笔“ 的”建筑师“能对团队有何贡献。
再由此谈到软件与生产效率和生产流程的关系:
首先明确的一点是生产工具永远在于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所以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阶段花少量的学习成本对新的生产工具有个初步了解是百利无一害的。举例说明:
生产效率:
譬如风靡高校的BIG式分析图,rhino make2D+Ai的技法一本已经约定俗成成为标准分析图制作流程:
图为BIG阿斯塔纳国家图书馆;
又譬如本人常用的mapping 图方法:http://maps.cloudmade.com/ 的自定义地图+Ai 的image trace(神器!)
或者http://openstreetmap.org + Elk +Ai
上述例子都是低学习成本的、能立即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套路,30分钟就能掌握,很难同意原帖作者的”巨大的修改任务量和没有报酬的超时工作” 的说法。
生产流程:
建筑行业由上世纪的专业细分(建筑、结构、室内、暖通、景观、园林等)趋势到现今的组队整体——譬如OMA的迈阿密海滩会展中心重建项目 OMA:South Beach ACE 中,OMA联合地产巨头Tishman(造新世贸大楼的);UIA(开发管理);MVVA+ Raymond Jungles(景观); TVSdesign(会展设计)等团队联合竞标——的开发思路。
这种新出现的相关行业重新整合的趋势势必会更突出建筑师作为协同者的角色,因此一个中控的、易于修改的参数化/ BIM模型的重要性呼之欲出。CAD加针管笔你就给跪吧。
图为skywoolf发表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方案 原帖:http://bbs.ncf-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74
对于原帖作者所想表达的:反正我软件干不过刚毕业的应届学生,那我就干脆差异化竞争:专搞一注和实际工程经验积累的这种思路表示理解但不赞同。
本人的观点是:不用精通掌握,但起码要试着去自己尝试亲自基本操作:对其作用和机制,其优点缺点有个大概了解 (此点尤其赞同@Nalak 的总结);而不是通过道听途说的观点就进行一味否定。譬如:
附视频: http://vimeo.com/77400372 微米需翻墙。
而上述的动力学相关特征与rhino的nurbs曲面建模的优势并无冲突。
总结为:软件的使用标准在于物尽其用,而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不应该以此为逃避的借口。
本来“呵呵”两字的节奏,最后还是变成了长篇大论,我倒不在乎看客们说“认真你就输了”,只是觉得就我所学所见,我有责任义务作为前辈鼓励学弟学妹们,更批判,更辩证,更不怯于接受并灵活掌握新的知识技能。
最后以研究生阶段系主任M.Weinstock 一句话结束:“不把软件看成目的,而是你的工具、你的乐器。你要不断调试、校准,为你所用。”
”……拒绝使用 ID、AI、Rhino、Vary、Grasshopper、Atlantis、SU、etc这些软件“第一句已然将讨论内容由Ai和iD这两个平面排版出图软件扩大化到了三维曲面建模、渲染(能当一回处女座吐槽Vray的拼写么)、算法生成插件等,即除autocad之外的所有行业相关软件的范畴,那我也引申开来,在这个更广阔的范围内作答。
原答案中提到:
“那么,恭喜你!你的职业就从【建筑师】变身成【建模师、平面设计师、做效果图的。。。】……也享受不到一个真正建筑师的职业成长和工程经验的积累。”这里涉及到狭隘化定义建筑师的职责。而事实是,在一个现代化的协作团队中建筑师所应当担任一个越来越全能的角色。正如其答案的评论中
所说:
“你让人家找工作的时候说,我除了cad什么软件都不会而且我也不想学,在工作中我只想积累工程经验但我不建模不填总图不画分析也不排版,我相信面试官一定会为你的执着而感动然后拒绝掉你吧。”有别于传统的大院设计流程(施工大样画到死+建模、效果图外包),在小公司或事务所,你通常要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在第一个中参与基地调研分析,第二个建模渲染,第三个排版与文本。
随便开个竞赛链接[AC-CA]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Competition,
基本都是3人左右的团队,很难想象在这种日益小而精的团队中,一个”手上只有CAD和一只草图笔“ 的”建筑师“能对团队有何贡献。
再由此谈到软件与生产效率和生产流程的关系:
首先明确的一点是生产工具永远在于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所以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阶段花少量的学习成本对新的生产工具有个初步了解是百利无一害的。举例说明:
生产效率:
譬如风靡高校的BIG式分析图,rhino make2D+Ai的技法一本已经约定俗成成为标准分析图制作流程:
图为BIG阿斯塔纳国家图书馆;
又譬如本人常用的mapping 图方法:http://maps.cloudmade.com/ 的自定义地图+Ai 的image trace(神器!)
或者http://openstreetmap.org + Elk +Ai
上述例子都是低学习成本的、能立即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套路,30分钟就能掌握,很难同意原帖作者的”巨大的修改任务量和没有报酬的超时工作” 的说法。
生产流程:
建筑行业由上世纪的专业细分(建筑、结构、室内、暖通、景观、园林等)趋势到现今的组队整体——譬如OMA的迈阿密海滩会展中心重建项目 OMA:South Beach ACE 中,OMA联合地产巨头Tishman(造新世贸大楼的);UIA(开发管理);MVVA+ Raymond Jungles(景观); TVSdesign(会展设计)等团队联合竞标——的开发思路。
这种新出现的相关行业重新整合的趋势势必会更突出建筑师作为协同者的角色,因此一个中控的、易于修改的参数化/ BIM模型的重要性呼之欲出。CAD加针管笔你就给跪吧。
图为skywoolf发表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方案 原帖:http://bbs.ncf-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74
对于原帖作者所想表达的:反正我软件干不过刚毕业的应届学生,那我就干脆差异化竞争:专搞一注和实际工程经验积累的这种思路表示理解但不赞同。
本人的观点是:不用精通掌握,但起码要试着去自己尝试亲自基本操作:对其作用和机制,其优点缺点有个大概了解 (此点尤其赞同@Nalak 的总结);而不是通过道听途说的观点就进行一味否定。譬如:
”……当你的RHINO还不熟练的时候,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们,带着Processing来同你在公司内竞争……“事实是,现阶段对于Processing在建筑学方面的应用潜力,主要在于其UDP端口的优势:能使得物理输入端模型与计算机模型进行互相反馈——这种反馈是即时的、交互式的、运动学的。譬如同学的毕设作品《Aerodynamic Microclimate 空气动力学微气候》
附视频: http://vimeo.com/77400372 微米需翻墙。
而上述的动力学相关特征与rhino的nurbs曲面建模的优势并无冲突。
总结为:软件的使用标准在于物尽其用,而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不应该以此为逃避的借口。
本来“呵呵”两字的节奏,最后还是变成了长篇大论,我倒不在乎看客们说“认真你就输了”,只是觉得就我所学所见,我有责任义务作为前辈鼓励学弟学妹们,更批判,更辩证,更不怯于接受并灵活掌握新的知识技能。
最后以研究生阶段系主任M.Weinstock 一句话结束:“不把软件看成目的,而是你的工具、你的乐器。你要不断调试、校准,为你所用。”